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骗子冒充领导和专家忽悠老人 警方总结常见骗术

2011年10月19日 15:14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省城(太原)发生多起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这些骗子,有的冒充古董鉴定专家,有的则装扮成老干局的领导。他们凭着高超的“演技”,令众多老人深信不疑。10月18日,记者采访了侦办这些案件的民警,请他们对这些案件进行梳理。

  【角色一】古董鉴定专家

  今年7月31日,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的赵老汉在楼下散步时,一名操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上前跟他搭讪。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上前问路,说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专门收藏古董,他手头正好有东西要卖。中年男子想看看是什么宝贝,赵老汉听说东西很珍贵,也有些心动。

  在中年男子的一再要求下,年轻人把两人带到偏僻处,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对看上去有些陈旧的瓷瓶。“看起来不错,多少钱能卖?”捧着瓷瓶看了又看的中年男子主动提出购买要求。一番讨价还价后,年轻人表示愿意以1万元的价格出售。中年男子挺爽快,请赵老汉帮忙看着宝贝,他回去拿钱。

  没过一会儿,中年男子折了回来,他说,先押1000元钱,等专家鉴定真伪后再付全款,同时请赵老汉做“中间人”,帮忙保管钱款。赵老汉见对方这么说,也不好推托,便跟着中年男子拿了其中一个瓷瓶去找专家鉴定。见面后,“专家”拿着放大镜,对着花瓶仔细端详了一番,声称确是古董,可惜只有一只,如果成双的话就值钱了。

  得到专家的认可后,赵老汉随中年男子离开了。见到年轻人后,中年男子便拍板,“这对瓷瓶我买了,等我去银行取钱。”十多分钟后,仍不见其回来,年轻人觉得中年男子缺乏诚意,便提出愿意把“宝贝”便宜卖给赵老汉。赵老汉一听,立即回家拿出5800元积蓄,买走了瓷瓶。最后回到家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对毫无收藏价值的普通瓷瓶。

  【角色二】老干局领导

  今年4月8日,刘老汉在省城兴华街一家超市闲逛时,结识了一名男子。闲聊中,刘老汉无意说出了自己退休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真巧,我原来也在这个厂,现在被调到省委老干局了。”男子先是自称叫杜伟,紧接着关切地问刘老汉,“最近退休老人都来老干局领了补助金,您也领了吧?”“领什么补助金,我咋不知道?”刘老汉急忙向对方打听。“只要买3万元国债,来老干局办一下手续,就能当场领取4.1万补助金。”男子还称,这项政策只针对退休人员。

  这时,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杜伟向刘老汉介绍说,“这是我们的王处长,他现在就能帮您办,今天可是最后一天了。”一听是最后一天,刘老汉当下便急了。在二人的陪同下,他把家中的3万元存款全部从银行取出,交给了“王处长”。

  随后,“王处长”声称要办手续,先走一步。过了一会儿,杜伟接到一个电话,让刘老汉在银行门口等一下,他有点急事要办,一会儿就回来。刘老汉一直等了两个小时,仍不见二人回来,这才醒悟上了当,于是匆忙报案。

  -提示

  民警总结常见骗术

  举办保健讲座 商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每瓶标价数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上价值仅十几元。

  组织免费旅游 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然后租用大客车把老年人送到景点,借机请所谓的 “专家”进行现场保健知识讲座,进而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宣传投资项目 为把自己包装成正规公司,一些骗子首先在高档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装潢,然后虚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老年人来投资咨询时,他们热情接待,并请所谓的分析师“分析”行业背景、利润走向,以高额利息诱骗中老年人加盟投资。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公司就会人去楼空。

  上门维修检测 骗子一般两人,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到居民家中检修暖气,然后伺机实施盗窃。也有一些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工作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冒充老人子女朋友 骗子谎称自己是被骗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子或女儿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取得老人信任后,便谎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

  掉包分钱 骗子一般在两人以上,骗子甲在匆匆行走时故意掉下一个包,里面装有成捆现金。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此时甲返回找包,乙见状骗老人说:“你带上捡拾的包,我引开丢包人,为防止你独自带包逃走,必须将身上带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押给我,待丢包人走后再分钱。”两名骗子走后,老人才发现包里的钱是假币。

  撞人索赔 骗子一般两人以上,选择衣着比较讲究的老年人。一名骗子身揣包裹匆忙行走与老年人故意相撞,包裹里一般是影碟机、手机、化妆品等易碎品,被撞掉在地上后摔碎。此时,骗子及其同伙马上缠住老年人,要求赔偿一定数额的现金。(记者 杨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阚枫】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