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家暴案引起媒体、法律、教育等社会各界的反响。期间不少心理咨询人士也纷纷表态,对李阳家暴做分析和解释。人们对带有“神秘”色彩的心理咨询行业有这样的假设:“心理咨询能制止施暴者的加害行为,心理咨询能使受害者减少伤害”。
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我们先看某媒体邀请的心理咨询师怎样解释李阳家暴:“不能仅看李阳施暴这个结果,在此之前他的夫人一直使用语言暴力,处于语言劣势的他使用肢体才获得强势地位。”我看到不少心理工作者用简单、线性的因果循环论解释李阳暴力行为。
咨询员概念的混乱及对理论的滥用,会使家暴案例咨询陷入误区。有认为单纯生物学理论即先天基因异常才导致施暴者的攻击性行为;以精神病理学理论解释受害人因精神疾病才会忍受和依附于加害人;个性特质理论更无视环境因素的作用,认为暴力受害者心理有问题;“系统论”更是将暴力加害人和受害人捆绑在一起,认为家暴发生是他们自己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正因此,李阳就借用“心理专家”们的狭隘解释为自己暴力行为做开脱,找借口。
联合国倡导各国政府反对对妇女的暴力,提出“权利为本”、“社会性别主流化”及“赋权妇女”等重要的工作原则与策略。笔者自2000年开始介入家庭暴力当事人的干预与服务实践,现分享相关经验与思考:
认清暴力实质,促进权利关系的平等。家庭暴力是一种权利控制关系,是施暴者对受害人权利的侵犯。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介入家庭暴力明确的立场意味着第一工作是制止暴力,要求施暴人必须停止暴力,反省自己的侵权行为。
咨询的目标在于调整暴力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与位置,即理解、接纳和鼓励家暴受害人,使其提升自尊,增长处理暴力问题的能力。抑制和消减施暴人的权力滥用和膨胀的控制欲,促其反省错误,学习新知识。
从社会性别与男性气质看暴力发生的原因。社会性别关系与男性气质对男性女性的自我及关系有重要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男外女内”、“男强女弱”刻板定型在李阳身上的表现:疯狂追求“成功”,一切都要满足他的事业的需要,李阳推崇并实践的成功男性标准,没有“爱”、“情感”、“家庭责任”这些重要的人生元素。
心理咨询工作者如果具备社会性别及男性气质分析视角,会深刻了解相当比例的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也会发展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具备暴力危险评估的知识与敏感度。家庭暴力的发生、发展及表现形式并非一样。心理咨询工作者还应具备对高危暴力评估和识别的能力,将这些案件甄别出来及时与相关机构(尤其是公安司法部门)联合处理。心理咨询单一方法难于改变高危暴力倾向当事人的行为。
高危暴力表现:暴力之次数增加;暴力之严重度增加;有使无法呼吸之行为;强迫性行为;尝试自杀等。
心理咨询要纳入多部门家庭暴力干预网络之中。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其存在和发展与个人、家庭、社区、机构及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干预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多机构、多部门参与,心理咨询仅仅是多部门多领域中的一个环节。
笔者曾参观美国旧金山一个男性治疗中心,那里的治疗师告诉我,通常施暴者来机构治疗是被迫的,因为法官让他们在进警察局班房与来治疗中心做付费治疗两者取一。治疗将持续17周达52个小时,一旦加害人没有耐心逃离治疗,法院会很快获得信息,跟进敦促。这样的机制使施暴者始终在公权力的检视和管制之下,整合的训诫、教育与治疗会使施暴者改变的可能性增大。
目前,我们没有形成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成熟干预机制,心理咨询介入家暴案件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果工作者没有上述专业理念与能力,则其没有资格介入和参与反对家庭暴力的严肃工作。(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