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大连储户4500万存款不翼而飞 银行涉嫌伪造票据

2011年10月24日 20:4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虽然现在大家理财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但是把钱存进银行还是一种相当稳妥的方式。但是,你想到过存进银行的钱会不翼而飞吗?在大连的王先生和刘小姐就遇到了这样的事。而且,这还是一笔巨款,4500万!

  今年8月份,刘小姐和王先生的朋友A先生,希望他们将4500万元资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大连的某股份制银行,存期为1个月。对此,A先生给出的理由是:该银行行长和他是大学同学,关系很好。最近上级部门将对该支行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但是该行的存款规模距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短期内拆入一笔资金。

  A先生是刘小姐和王先生共同的朋友,他们也是多年的生意伙伴,面对A先生的请求,刘小姐和王先生都不好意思拒绝。他们分别拿出来2000万和2500万,存入了这个银行的账户。钱存进去银行了,本以为是安枕无忧,谁知道,噩梦刚刚开始!

  1个月期满后,王先生发现,其个人账户内仅剩300万元,而刘小姐的账户也只剩下500万元。就这些钱,还是从外行转入的。这无异于当头一棒,把两个人打得晕头转向。几千万的巨款去哪了?

  显然,资金被银行违规挪用,且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无法回收。他们曾经数次想到银行讨个说法,行长却避而不见,他们也被保安强行带离。无奈之下,只有报警。到目前为止,刘小姐的2000万已基本到账,而王先生的2500万却已然遥遥无期。

  4500万巨款究竟如何被挪用

  银行违规挪用客户的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银行有层层的保护措施在制度上防范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非常不幸,它还是发生了。那么这笔钱究竟是如何被挪用的?它又被拿到了那里呢?

  在回忆整个事件时,王先生提到了一个微小的线索。就是在王先生在将2500万元转账之后,银行方面希望他到银行再去打一张对账单,来查看资金是否已经入账。王先生当时非常痛苦的答应了,到银行后,王先生在柜台前输入密码,然后银行方面交出了一张对账单,其中显示资金已经安全到账。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这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这名银行内部的人士表示,银行方面很可能已经先把客户的对账单打印出来,王先生在柜台前输入密码,以为是打印对账单的操作,但银行内部人员执行的指令却是将2500万元资金转出账户,然后将事先打印好的对账单交给王先生,同时2500万元资金就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转走了。

  在未经客户授权的情况下,银行挪用客户资金属于严重违规。目前该行长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资金也在追讨的过程中。但是银行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存款挪作它用呢?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资金可能被银行挪用作为高利贷资金发放了。

  有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将近3万亿银行资金在民间市场,而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就是被银行挪用的客户存款。现在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上升到月息5-8分,而银行仅仅给储户1分的贴息。这中间的差价,就是银行“内鬼”挪用存款的收益。如此丰厚的回报,自然会使银行一些内部人员铤而走险。

  银行“内鬼”挪用存款的案例是不是普遍现象?

  梦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目前高利贷市场崩盘,企业主跑路,资金链断裂,资金无法及时回到储户的账户,于是,东窗事发。那么这个案例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中国证券报的记者张朝晖在东三省进行了调研。

  记者:现在是这样不是温州、鄂尔多斯包括河南已经民间借贷有一些风险爆发了吗?但是我们这次去了东三省做了一下调研,整体来看民间借贷范围比较广。现在我们这种货币政策确实是收的比较紧,包括我们也在很多银行去看,基本上是没有额度,甚至如果说你要是通过正常的贷款的手续的话,基本上时间周期也是非常长,差不多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这样导致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提的非常的高,银行内部人员违规的挪用储户的存款这个事情其实是一直都有,金融案件的发生可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一个增长。

  主持人:银行应该有严密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同时挪用客户资金也涉及到存贷两个终端,仅仅是个别员工的操作是很难完成的。那么为什么在层层严密的保护下,资金仍然可以被转出账户?

  记者:其实就是相当于我们新建市场价格比较高,但是我们正常利率水平比较低,那么当这样存在套利空间的话,我们银行如果说我的内控即使可能比较欠缺的话,可能会导致我们内部人员去串谋,存款资金去挪用进入到到民间市场进行套利。你去看我们流动性缩紧是整个宏观调控大的背景,这个时候可能会分出银行内控机制的好坏,有些内控机制比较健全,对于我们银行员工这种监督机制可能发生很大很好的作用。这里就能显示出你银行自身的一个内控能力,但是有一些风险防范比较弱化的银行在这里可能就容易爆发一些金融案件。

  私自转移储户资产是违法行为

  主持人:今天正好嘉宾李光昱是律师,所以一直觉得中国老百姓都觉得银行其实最安全的。

  李光昱:我们光听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以后,很多小银行倒闭,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事。

  主持人:存在银行里钱能丢了。

  李光昱:事实上就证明任何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当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出现,正是银行大量的违规行为和放贷导致无数不良资产,最终已经要涉及到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安危的时候,才强行把这些剥离出来,但是我们看到到现在又有很多资产不断的在剥离出来。

  主持人:这个事件当中像这个储户的钱就这样丢了,这个责任应该追究谁的?

  李光昱:主持人说的有一个不太同意,它不是违规行为而是一个违法行为,实际上你看我们刑法对金融方面的犯罪规定了很多,金融诈骗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非法集资罪、金融贷款诈骗罪等等等等,这些绝大多数说的是什么?单方规定说银行的储户或者是贷款人的一个责任,但是很少提到银行的责任,就好像说银行放在那里绝对不会有责任,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问题,只要是人就会犯罪,所以说银行的行长在这里面做的什么?我个人认为至少他构成了两种可能性的犯罪。第一种就是说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话,比如说这个钱拿走了以后转到个人的帐户或者说转到其他方面显然构成了诈骗,而且诈骗在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这个诈骗可以一直判到死刑,性质非常严重,破坏了不只是个人公司财务的所有权,而且破坏到国家金融秩序。我们知道为什么大家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银行是最有信誉的单位,我把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放到你那,你将来如果有一天拿不出来是因为我相信你才拿出来,今天的存款放在银行每天随便打个折子就不认的情况下,整个我们金融业的信誉信用体系全会导致崩溃,所以我们非常热切的关注这件事情,关注当地的银行监督主管部门,也就是中国的银监会辽宁分会也好,大连监管分局也好,看他们到底怎么样处置这件事。这件事如果处置不好,很可能给全国金融业造成恐慌。

  主持人:层层严格的制度下依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不会是一个员工的事情了。

  李光昱:这肯定不是一个员工的事情,我以前曾经处理过某一个大的银行,省级分行的副行长和国际金融部的主任两个人联手做一个非法的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骗取了十几亿的钱,最后这个钱最后追回只有五百万的钱。

  主持人:这么大一个窟窿怎么补呢?

  李光昱:这么大一个窟窿只好去核销掉,好在我们国家银行不是说随便发牌照。我们银行实际上是垄断了资金的这一块,民间力量很难进入到银行领域。因为牌照稀缺,所以你单独存贷款不提高服务仍然可以做到,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会长久。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改革也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银行不去努力提高服务增大内控的话,明天可能不只是美国的银行倒下,中国的银行也完全存在这种风险。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提到,说温州不久之前发生了很多企业主外逃的事件,直接原因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借的钱还不上了。还有媒体报道说高利贷的月息已经飙升到了一毛钱,借一百万每个月要还十万的月息,如果企业主借这样的钱无益于饮鸩止渴,为什么大家还要去这么做呢?

  李光昱:首先我没有去温州调研,但是我觉得从一个简单的道理来讲,为什么企业愿意借这么高的利,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如果没有超过一倍以上的利润愿意这个风险去借钱吗?但是现在什么样的行业才能超过一倍以上的利润,我们注意到吴英的案件一审已经判出来,判的是死刑,集资是数亿元在她,但不是一个吴英去面对所有的钱,而是下面有一个个的伙同者,每个人是网络。

  主持人:有点类似于传销一样。

  李光昱:第一,温州钱到底去哪了?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我不太相信正常企业的经营,每年能有50%-60%的回报,这点钱是不是去炒楼了,因为我们知道在很多浙江炒楼的人只交一个首付,然后利用银行资金杠杆撬动整个,如果真的是用这些钱炒楼撬动的话,后面的黑洞还不知道有多大。

  主持人:最后时间关系很短来简单给出你的建议吧,如何来破解目前的这样民间借贷的困局。

  李光昱:我觉得民间借贷的困局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数年的形成,跟我们国家宏观的经济措施是密切相关的。我觉得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能是壮士断腕,最终一个国家的财富的增长还是靠老百姓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这种虚拟的货币,或者是虚拟的经济刺激抬升出来的。所以在我认为,只有当你的财富达到了你的货币发行量的时候,你才能解决所有的危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