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刑释人员创业成功帮助700多名狱友回归社会(图)

2011年10月26日 08: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刑释人员创业成功帮助700多名狱友回归社会(图)
汪金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0月下旬的一天,一个光头的中年汉子,带着一群人,出现在江西庐山脚下一块田地里。

  光头汉子大谈种植技术,有人忍不住问他:“你的种植知识这么丰富,是不是科班出身呀?”

  “我坐了18年监狱,没看我是光头?”灰蒙蒙的近视镜后,这个瘦瘦的江西老表挤着眼睛笑了。他3岁的儿子经常玩他的眼镜,所以镜片上总也擦不去印渍。

  光头汉子叫汪金小,46岁,现为江西省九江市一家生物公司的董事长。

  与10年前相比,汪金小已判若两人。那时,汪金小所在乡的党委书记阮德友见到他时,他总是“低着头、弓着腰,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见到家长,连话也不敢说”。

  今年4月,汪金小的公司被九江市政府设立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帮扶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走回社会。这些人通常称自己为“回归人员”。

  大家更喜欢叫公司为“回归山庄”。这是汪金小起的名,他解释说,“回归”有两层意思,一是重新回归到社会,二是借用当地名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意,自娱自乐。

  1982年的一个冬夜,汪金小和两名同学路过城边的火葬场时,三人撬开一间房门,盗走一台12英寸的三洋牌黑白电视机。他们的动机很简单,只为跟着电视上的《Follow me》学英语。

  第二年,当地开始“严打”,三人被捕,均被判处无期徒刑。那年,他17岁,刚刚高中毕业。

  在狱中他表现“还可以”,被减刑到18年。2001年5月,汪金小被释放。那时起,他就想如何“回归”。发展起来后,他就想让更多的回归人员“回归”。截至目前,回归山庄共培训763名回归人员,过渡性安置167人。

  出狱后,汪金小向自己的狱友借了3000元钱,按照从监狱带出来的报纸提供的信息,到武汉买黄鳝。他满怀期待自己能发财致富,从而让大家能“看得起自己”。

  结果上当受骗,汪金小初次创业失败。接着,一个狱友给他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汪金小没有路费,就找一个亲戚借,但4次开口,4次被拒绝。那时,他好几天都不想出门。他甚至想着再去犯罪。

  深圳没去成。他又向狱友借钱,开始新的创业。在养殖黄鳝期间,他发现蛆可以做黄鳝的饵料,并发现了一种养蛆的诀窍。为研究技术,他连续几天不睡觉不动窝儿,守在恶臭的粪堆边,等着蛆爬出。

  这名高中毕业生有一股子“韧劲”。就像他读书时,为了跟着村里的电视机学英语,为换台的事情,和村里人不知吵过多少次。后来,他干脆偷了一台电视机回来。

  在监狱中,对化学和物理一窍不通的他,硬是苦学知识,当上教员、电工,成为监狱中的“标兵”,享受“单间”的待遇。他引以自豪的是,有一个实验室,他是第一个进去做实验的犯人。凭着这些,他得以减刑。

  创业时,他经常去城里的书店。一进去就是半天,以至于书店的人怀疑,“这个光头是不是想干什么坏事”。

  很多回归人员说,汪金小“很有胆略”。他“壮着胆子”走进乡政府大院请求帮助、给县委书记写一封6页纸的信,这些事在圈内传为美谈。

  乡党委书记用工资担保,为他贷款5000元。县委书记现在还保留着汪金小写给他的3封信。世界银行的大门也向其敞开。汪金小争取到数十万元的免息贷款。

  在县城养蛆期间,一些无事可做的回归人员经常到他这里聊天。汪金小把这些朋友张罗到一起,准备大干一番。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修了几间房子,成立“回归山庄”,以养殖种植为主业。

  山庄当时有12人,其中9人为回归人员。那段时间,汪金小还养了3条狗。冷的时候,他就和狗钻一个被窝。 “只有狗不嫌弃我们。”他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