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山东临沂举办村长论坛 与会者开豪车参加引争议(2)

2011年10月26日 12:5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分析

  村长豪车为何扎眼

  “村长”论坛会场外豪车云集,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的。一辆辆顶级豪车,至少传达出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农村富了,二是“村官”们懂得享受了。只要财富来源合法,富裕和享受本不应该受到指责,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老人儿童留守乡村孤苦生活的背景下,以“村官”角色开豪车赴会,依然会刺痛公众的眼睛。

  并不能简单推断这些开豪车的村官就在刻意炫富,因为一些村庄本来已经非常富裕,比如华西村。也或许正是因为华西村对村官们形成的压力,江苏昆山一位“村官”坦言“为了不至于太丢面子,就开了房车过来”。由此可见,无论主观故意与否,这次“村长”论坛都上演了名车比赛的节目。

  名车比赛的实质,当然是背后经济实力的较量。但很显然的是,明星村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并不能反映农村发展的整体局面。这些年独领风骚的明星村,大多数位于沿海发达地区,强大的产业基础和集体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收益,迅速将村民推上了富裕阶层,少数位于欠发达地区的明星村,也是地方政府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大力倾斜塑造出来的典型。而大量区位偏僻、资源匮乏、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村庄,离致富还相当遥远。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设计,中国发展需要“两个大局”。现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局基本实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应当成为当务之急。

  朱胜国

  评判

  炫富炫权不是好事

  也许是农村真正富裕了,也许是百强村、千强村真的很强大了,让这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别有一番光景。豪车云集,开几百万元一部的车不算什么,为了不至于太丢面子,有的村长甚至开了1000多万的房车过来参会。知道的以为是论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车展,了解的知晓是村官,不了解的还误会是富豪聚会。

  11届全国“村长”论坛具体交流研讨什么?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村长们的牛气着实让很多人真实感受了一把,动辄几百上千万的豪车和一连串的“666” 、“777” 、“888” 、“999” 特权号码,无一不显示出村官们的“暴富”和“霸气”。从本次论坛看,很多村富裕了,很多农村带头人也带头富裕了,但农村的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跟上了吗?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头带得如何?答案是“不容乐观”。因为论坛,众多的豪车和特权号真实地展示了一切,那就是村官们炫富炫权背后的极度精神空虚和权力嚣张。

  应该说中国农村整体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村贫困人口还很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探索思考落实的事情还不少。为此,中国“村长”论坛是否也可以报销点“车船费”安排些边远村、问题村、落后村参加,大家共商破解之策、发展之道。同时古人也说得很好:“成由俭来败由奢”,一些地方是发展得很好了,但是否也该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把发展成果更多用在推动更好发展和群众共享上,而不是用在个人炫富和讲排场上呢?全国“村长”论坛是农村发展成果、经验展示平台,但暴发户绝不是农村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奉劝“村长”们一句,炫富炫权不一定是好事,有钱不一定置“锦衣”,着“锦衣”也可夜行。

  刘泽林

  -观察

  上级监管缺位

  “村长”纷纷坐起豪车,不是个好消息。按照公车配备规定,“村长”未入“官员阶”,还不够配备“专车”的资格,更不能超标购买豪车,滥用集体财富。开着豪车赴会的“村长”,其豪车是谁准许购买的,是否经过村民们的同意?如果是自作主张,这就不合村民自治规定,违反了决策民主。开豪车参加“村长”论坛的“村长”,大多是刚富起来的村子。为买豪车花费许多钱,这也是用钱不当。刚富起来的村子,集体经济基础还不牢,更需要把钱花到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民生和为民谋利这个刀刃上。即使未来村子更富了,也不可花许多钱购买豪车,只供“村长”享受。

  “村长”坐起豪车,需要引起监管警觉。这表明村级自治后,决策民主,村务公开需要强化,不能流于形式。村官需要置于村民的有效监督之下,村民才是集体经济的主人,村官没有超越村民集体意志的权力。“村长”坐起豪车,也爆出上级监管缺位。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村级公车管理,不让村级成为违规配车、超标配车的死角。一旦发现村级违规配车,滥用集体财富,就要及时出面干预,这样村官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胆量违规。

  建设好农村,最终实现共同致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村的当家人,“村长”需要严于律己,具有甘于奉献的品格,不仅要吃苦在村民前,而且要享受在村民后。村官心疼集体财富,把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到该花地方,才能让村民放心,这样的当家人才是村民们所需要的。

  张永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