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小村被纳入城中村改造 村民为获补偿花百万违建

2011年10月27日 12: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村被纳入城中村改造村民为获补偿花百万违建
正在施工的建筑堵在临街商铺前面。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期,有多名热心读者向本报反映,天河区的柯木塱、岑村、车陂等多处村落都在大兴土木,而且此番建设热度超过以往历次。记者连日实地调查发现,此番抢建主要集中在天河区东北部地区,而这一地区正是天河智慧城的核心节点,多个村已被纳入城中村改造重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建筑结构简陋,没有做任何装修,有的甚至连外墙都没建。屋主的用意似乎已经十分明显——等待改造时的拆迁补偿。

  柯木塱

  300多米村道上有21栋新建筑

  从广汕二路左转进入柯木塱坳头村,原本宽阔的村口被一堆堆黄沙、红砖、竹子等建筑材料占满了。

  稍微再往村里走几步,满眼几乎都是毛坯房,银顶红墙,高的大约六七层,矮的也在四层以上,都已超过了农民自建房限定“两层半”的要求。记者粗略数了数,从柯木塱坳头北街到北中街再到北西街,短短300多米的村中小道上,单侧的居民楼中就有21栋是新建或在建的(另一侧是农田),还不包括从新旧楼宇夹缝中冒出来的内圈层建筑。

  一栋位于坳头北西街13—2的高层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整个被施工棚架和黑色网布包得严严实实,看不清正在加建的层数,但比身边其他楼宇都要高,有村民猜测这栋楼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上千平方米。若按照每平方米1100元的建筑成本计算,该栋大楼的造价已经过百万元。

  在柯木塱的另一片区,由广汕路转入华美路进村,视线越过路两侧的建筑,即可看到内街内巷已是一个遍地开花的大工地。在元墩北一街、二街,与凤凰街道办事处办公点直线距离仅300米左右,总长不过四五百米的内街巷,竟然有近20栋五六层的新建筑,尤其是环绕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操场的区域,竟有超过10栋高达6层的新楼。在元墩北二街19号,一栋4层的小别墅外围用水泥框架搭起6层新楼,将原来的建筑团团围住。

  令人担心的是,这里的违建不知埋下了多少安全隐患。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栋村屋都是在原有的地基上,由两三层直接加建至四层或六层,并未邀请专业人员重新打地基。一位村民坦言,自家四层的房子一砖一瓦都由夫妇两人建起来的,没有请专业的施工队。

  有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前一天番禺区刚发生过农民自建房倒塌事件,市里要求所有村民自建房都立即停工进行自查,所以这两天施工现象少了很多,只有个别人家还在楼里面砌砌楼梯台阶,平日村里可是相当热闹的。

  究竟这些楼房建来做什么用?一位村民含糊地回答说是“自己住”,但被问到“您一家才两口人,需要住五层的房子么”,对方便笑笑应付。

  村里的租户悄悄告诉记者,这些房子大多是去年底开始建的,最初只是一两家在建,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建。这些建筑都有个共同点:结构简陋,没有做任何装修,有的甚至连外墙都没建,只是个框架竖在那儿,明显不是为了自己住,也不是为了出租。

  据了解,当地租客不多,租金也便宜,一般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月租金在200—250元左右。记者寻遍坳头村,只发现两处房屋有意出租,更多新楼是在等待改造时的拆迁补偿。

  岑村

  披星戴月赶工,见缝插针“种房”

  与柯木塱相比,岑村的地理位置更接近市中心,但这里的抢建风潮丝毫不逊色,村里四处可见正在搭建或在装修的房子,大多都在五六层左右,而且紧紧贴着左邻右舍,几乎没有留下一点缝隙。

  村中小道大半都被建筑材料占据,行人来往难找“落脚”空间。“前段时间下雨,搞得满街都是污水泥巴,人都没法进出,更别说把货运进来了。”一位商铺店主对记者抱怨,“现在小卖部、小饭店生意很难做,打算撤了。”

  据记者了解,岑村原来的房屋密度没有这么夸张,很多村民听闻城中村改造消息,纷纷拆掉旧屋,扩大了面积改建新房,见缝插针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村民向记者介绍说,若想要改建房屋,先要向村委申请危房改造,由村委核实情况、划好红线后才能开工。而不少村民家中的旧屋往往都带有院落,在改建新房时,他们会将过去屋前屋后的空地都纳入到申请范围,充分“利用”老屋周边的空地。

  “以前占地100多平方米的,现在加上院子就能建到将近200平方米,如果建个五六层,那就相当宽敞了。”不少村民对一些乡邻私自扩建房屋感到不满,认为虽然岑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而且今年是村里允许改建房屋的最后一年,但也不能是这么个建法,“完全不是在建住宅,而是在‘种房子’,都是为了拆迁补偿”。

  “这几个月都有城管来拆房,但是拆完还是照样建。”一位湖北籍的租客告诉记者,今年这一波抢建潮来得特别猛烈,村民们常常披星戴月地赶工,早上不到5时就有工人开始敲敲打打,到午夜时分依然未停工。“整天都是轰隆隆的声音,到处都是灰尘,衣服在阳台晾一天,比洗前还要脏。”

  车陂

  村集体未获许可便动工建房

  在地铁四号线车陂站C、D出口之间,原本宽阔的人行道却被两栋正在施工的建筑占去了大部分面积。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工地和临街商铺的距离不到两米,目前已建到第四层,总面积约有300多平方米,犹如一堵巨大的城墙堵在临街店铺面前,可谓真正的“地铁上盖”。记者绕着建筑物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相关的建筑工程许可证。

  上午10时半,正值商铺开门营业之时,但被阻挡视线的临街商铺却毫无开门迹象,原来这些商铺迫于无奈已纷纷关门大吉,目前仅剩下一家小餐馆仍在勉强支撑。而店铺楼上的某出租公寓,也受其影响流失大量房客。“自从这两栋建筑开工后,房客至少减少了一半。”出租公寓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这两个月来,我都瘦了十多斤。”店主艾女士原本在当地开了间花店,生意做得还挺好,没想到今年7月开始,店门口的人行道居然建起楼房来了,花店完全被挡住,生意也直线下降,最后不得不把花店搬走。现在艾女士的花店仍在附近,虽已搬出被遮挡的范围,但生意依然不好,只能靠些熟客帮衬,“现在大家都不怎么逛这条街了,自然也就没生意可做”。

  做饮食生意的林先生也是受害者之一。“当初就是看中这里地理条件好,签约时业主也保证门前一定不会有建筑物遮挡,所以才选这里”。今年5月,林先生来此开了间小餐馆,不料两个月后形势大变,拔地而起的大楼把门面遮得严严实实,如果不走近细看,路人完全不知道这里还有间小吃店。林先生称,现在生意做不下去,每月9000元的租金业主也不肯减少,他们正在犹豫要不要搬走。“不知道这些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林先生对此既愤怒又无奈。

  记者随后拨通了车陂街党工委书记林合顺的电话,林合顺表示,车陂地铁C、D出口的物业属于村公司。之前地铁公司征用了村公司的地作为出口,划了这块地作为补偿,目前在建的房子是村公司所为,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在距离该处几百米的另一处工地,记者发现,大门口贴着一张落款为“车陂街办事处”的《关于摸查和制止车陂村违法建设的紧急通知》,称车陂街将在10月22日前,对车陂村内违法建筑进行摸查,村内在建的违章建筑必须全面停工,同时不得在村头堆放建筑材料和余泥……

  ■记者手记

  违建屡禁不止

  问题出在哪里

  今年3月,天河区凤凰街曾大举拆违。当时,凤凰街辖内几条村中的违建都还是“小”型违建,平均每宗不足百平方米。街道负责人分析,不排除近年来部分村民富裕了,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但政策上对宅基地建房已一律不批,所以部分村民只能私自小范围扩建。

  但时隔半年,记者再次走访该村发现,违建势头丝毫没有减弱。今年年初的天河区“两会”期间,区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广州智慧城核心地区建设,天河区计划今年启动包括渔沙坦、柯木塱、凌塘、龙洞、岑村、银河、长湴七个村在内的东北部城中村改造。其后不久,违建盛行。尽管天河区和凤凰街都试图通过建章立制杜绝违建,但至今效果欠佳。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村民违法成本远小于可能的获利。根据广州首批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开发商为推进改造尽快进行,往往会让步于个别“钉子户”,除了天价要求被答应外,更多的是将一些模棱两可的建筑面积也纳入补偿,而确实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部分,也并非完全无利可图,起码有1000多元每平方米的材料费可收。其次,一些基层干部一味强调经济利益,全然不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愿意编制规划,有规划也没有执行的意识,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外,更有个别村官默许、纵容甚至参与违建。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对村民进行《土地法》宣传力度不够,对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也不到位。(记者 刘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