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女白领隐婚怀孕被解聘 公司仲裁落败再起诉

2011年11月03日 15: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隐婚”现下已成为职场的流行词。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隐婚”很多时候是应聘者无奈的选择。

  已婚白领张女士入职时在婚姻状况一栏填写了“未婚”,转正后几个月,张女士却因怀孕遭到公司的解聘。记者今日获悉,朝阳法院最近受理的这样一起案件,就挑起了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围绕“隐婚”的战争。

  怀孕请假公司很生气

  张女士今年29岁。去年7月,张女士入职北京铭万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岗位为商务拓展专员。双方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为3个月。

  在入职前填写的《应聘人员求职登记表》和入职当天填写的《员工入职登记表》中,张女士均填写的是“未婚”。

  然而去年11月19日,刚刚过了试用期,转正一个半月的张女士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她向公司提交了怀孕证明,并请了两周左右的假。

  因为意外怀孕,张女士“已婚”的事实也被单位发现。基于张女士入职时没有如实告知公司婚姻状况,北京铭万智达公司于去年12月将其解聘。

  今年1月10日,张女士向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将其解聘后至今的工资及社保费用。

  承认已婚可能不被录用

  劳动仲裁期间,北京铭万智达公司表示,张女士以未婚身份填写入职登记,入职后没有及时变更,试用期内也没有如实告知单位,直至其试用期满直接告知自己已经怀孕。

  该公司明确表示,张女士所应聘的商务拓展专员一职需要经常出差。尽管在岗位的录用条件上没有具体的书面规定,但由于这个岗位存在一定特殊性,所以公司在招聘时会尽量招用未婚的。如果张女士入职时明确告知自己已婚,有可能不会被录用。

  铭万智达公司提出,张女士入职时故意隐瞒婚姻状况,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单位员工手册也规定,员工如有隐瞒情况,一经发现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自己入职时隐瞒已婚身份的原因,张女士表示,自己当时只领了结婚证,还没有举办婚礼,对此还没有概念,所以在填写婚姻状况时写了未婚。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没有对此特别询问。

  单位称岗位有特殊要求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岗位特殊需要,在招聘人员时有一些特殊的考虑可以理解。

  但劳动仲裁委表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过程中,应对录用条件有具体的规划,对于特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应明确告知。

  仲裁认为,尽管铭万智达公司称,招聘的职位具有特殊性,但其并未就招聘条件进行明确说明。张女士并未因隐婚给公司造成什么后果,用人单位在所需招聘岗位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以婚否来限定录用条件不符合法律规定。

  据此,劳动仲裁委裁决铭万智达公司与张女士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解聘后张女士的工资损失。铭万智达公司因不服裁决,诉至朝阳法院。

  话题

  找工作需不需要隐婚?

  现实中,由于岗位竞争激烈,一些应聘者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得到竞聘的职位,在应聘时存在隐婚的做法。

  记者在百度上看到今年7月的一则帖子,发帖人和张女士面临着同样的无奈。匿名发帖人称,年初由于已婚未孕的尴尬情况为了找工作隐婚了,工作了5个月,现在怀孕了,怎么办?是走是留?

  还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现在找工作要不要隐婚”的讨论。对此,有人认为 “没这个必要”;但也有人认为,尽量还是隐婚的好。

  支持“隐婚”者表示,虽然很多公司没有把这一条列为明示的规则,但是大多数的行业对于结过婚的职员多少是比较介意的,因为要涉及产假以及照顾家里、孩子、家人等事假的理由会比较多。“老板都是一样的,希望员工来就是创造最大价值。如果你个人干得不错,老板也有意提拔你,但就觉得你已经结婚了,怕你两头顾不过来,错失了晋升机会,那不是很可惜?所以尽量隐婚。”

  点评

  特殊岗位招聘需要明示

  上午,记者就“隐婚”这一话题采访到了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茂林。他们中心曾经接到过类似的求助。

  朱茂林告诉记者,对于有些用人单位而言,尽管没有设定这个门槛,但从单位利益考虑,在选择录用时,存在倾向于未婚或者虽然已婚,但已生完孩子、休完产假的女职工的情况。

  朱茂林表示,特殊的岗位对于用人的要求,通常是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不是用人单位自己来评判的。用人单位擅自进行限制,有就业歧视的嫌疑。现实中,对于一些岗位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可能会有一些考虑,这也可以理解,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至少要明示出来。(张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