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调查称网络代购潜藏多种风险 事后维权障碍重重

2011年11月20日 14:5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代购”,这个词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找人帮助买需要的东西。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当下买不到这个商品或者是当地商品的价格比其他地方贵等。随着淘宝、邦购这些网上购物平台的发展,代购现在慢慢成为消费者通过网络第三方代买洋货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而这些洋货又多以比如化妆品、奶粉、箱包还有国际奢侈品牌为主。

  其中占我国城市奶粉消费半壁江山的洋奶粉,超过一半的是通过网络代购的渠道流入到国内的,但是由于网络代购是很一个新兴的贸易方式,相关的规范没有明确,代购洋奶粉这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是没有办法保证的,维权也是所维无门,关税流失等等一系列的隐患都在这个新兴的贸易方式当中存在。那么这个网络代购究竟有哪些隐患,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后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又该找谁维权呢?

  今天节目特别邀请到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和大家一起交流相关的话题。

  网络代购逐渐兴起

  在荷兰定居的温州人方女士现在在那已经定居五年了,她每周的一、三、五都会开车辗转附近的几个城市的超市还有药店给自己的顾客买荷兰产的奶粉、米粉,当然都是一系列的婴幼儿的食品,方女士说当地政府有规定,一个人一次只能买两到三罐,但是网上代购量很大,我必须得到附近几个城市的超市去买,而且她还说,一般代购的程序是买好奶粉,按照不同的重量打包,然后5公斤、7公斤的包裹就每周二、四、六开车到德国走一趟快递,低于5公斤的就在荷兰来邮寄。方女士还说国际快递一般需要两周到北京或者是上海,然后再走EMS等国内的快递邮寄到国内买家的具体的地址,她说情况如果正常的话,一般三周之内买家就能收到货,这是就奶粉的代购的情况。

  主持人:先问一下直播间的两位,你们自己或者身边有没有朋友体验过网络待购的消费的方式?

  包华:我本人还没有代购经历,但我身边有很多。而且像刚才谈到的箱包、化妆品、奢侈品等确实是代购的主要的产品,奶粉也有不少。

  赵占领:我其实没有参加过这种代购,但是确实有朋友,尤其是奶粉,有些朋友年轻的父母刚刚做爸妈不久,他们需要买奶粉,对国内的奶粉又不太信任,那么很多情况下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在网站上面代购一些欧美的品牌的奶粉,还有很多是通过有朋友去香港带过来奶粉。另外像电子产品可能也比较多,尤其像苹果手机、iPad像这些,因为他们上市的时间在全球可能不一样,中国一般又不是第一批的国家,所以很多消费者比如苹果的粉丝对这些产品期盼已久,而且想在第一时间拿到觉得比较潮等等,所以这种网络代购的需求应该说比较大。

  代购:虽合理但不合法

  主持人:内幕的事稍候可以好好来聊。先问一下两位你们对这样的一种代购的方式怎么看?

  包华:如果是就代购本身从法律专业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可能里面会存在一些风险,包括政策方面的风险,包括税金方面的风险。但是如果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我觉得代购确实存在合理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代购主要的产品刚才谈到的箱包、化妆品、奢侈品牌的东西国内外的价差确实比较大。而且很多的消费者曾经反馈过在国外买的一些商品包括一些电子产品,比国内商品的质量要好,价差大质量又好。包括还有一些产品国内可能买不到,我曾经就见到过有一个大夫就建议他的病人去国外买一款药,国内没有,你自己跑一趟肯定不现实,你只能通过代购机构帮你去买或者朋友去带。所以实际上来说价差比较大的情况之下,国内又有这方面需求的情况下,它确实存在合理性。目前来讲很难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代购机构一旦违约怎么去追偿的问题,包括确实偷逃了国家的关税,这个责任其实也是蛮严重的,我个人的判断是不合法但有合理性。

  主持人:这是包华的分析,其实更多的是从市场的需求角度来做了一些理解,我们通常说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有一个理性的小人,一个感性的小人,包华的分析通常他的理性的小人会打败感性的小人,最后告诉他其实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他毕竟是学法律专业的,不知道占领会不会有这样经常的思想斗争之后做出这样的判断?

  赵占领:对于大部分的一般的用户和消费者来讲,如果说有便宜货你不买便宜的而去选择贵的可能不符合常理,当然像包先生包括我本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可能更多考虑它的风险,但是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讲确实价格便宜,很多情况下质量也有保证一些,比如说奶粉,像欧洲的奶源产地可能环境各方面比较好,国际标准和国内的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很多人更加的信任,一个是价格便宜,一个是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一些。但确实风险存在,包括有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问题,甚至里面各种模式可能也涉及到像偷逃关税违法犯罪的行为,可能说作为消费者去买,中间如果说因为偷逃关税被查的话可能有损失,类似等等的风险存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