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男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千万 自首时买不起车票

2011年12月02日 13:3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男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千万自首时买不起车票
梁津铭/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年多前,大伙眼中的吕老板,进出名车接送,出手那叫一个阔绰。

  许多人都主动找上门,将钱借给他,因为他给的利息高,你借出多少,他统统照收。

  但渐渐地,由于盲目借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0余万,吕老板还不出,屁股一拍,跑了。

  从天堂一下跌入地狱,吕老板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终于,吕老板决定自首。

  在外漂泊了一年多的吕老板,就连买车票回家的钱也掏不出。

  11月30日,临安警方远赴千里从山东烟台将这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上网逃犯吕某接了回来。

  吕某,42岁,临安玲珑街道双源村人。

  早些年,吕某在临安某公司跑销售,年收入近10万元,一家三口过得挺滋润。

  业务资源迅速积累,吕某心中多年的 “致富梦”开始膨胀。2007年,吕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工作,开了一家电缆厂,当起小老板,手下有16名员工,每年也能净赚八九十万。两年后,吕某觉得是时候扩大工厂规模了,但公司资质不够,无法向银行申请贷款。

  于是,吕某想到一个办法:借钱。

  一开始,由于支付利息及时,吕某的口碑一直不错,愿意借款给他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主动借款给他。

  借款如此容易,吕某的野心更大了,四处疯狂借钱,招工人,添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为了快速筹到钱,利息也水涨船高,月息最高竟达到10%。也就是说,借一万元钱,每月需还1000元的利息。

  腰包鼓了,老板做大了,这“面子工程”也得跟上,进出“宝马”接送,吕某过起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被虚荣心冲昏头脑的他,只要有人肯借,他就贪婪地往腰包里塞。

  但是,随着借款越来越多,每月需支付的利息也随之飙升,有时候每月光支付利息就要150万元,吕某每天为借钱还利息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公司。

  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利息付不出,借款人一波接着一波上门要钱。

  2010年5月30日,吕某来不及回家跟妻儿告别,带着身边仅有的8000元钱,匆忙离开。途中,他先到江苏丹阳、镇江、扬州和山东济宁等地结了3万多元的尾款,然后躲到了山东烟台。

  在烟台某小区内,吕某租了一间20平米的房子,租金每月800元: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发黄发灰的墙壁,风一吹,木头门窗就“咯咯”作响,房间内,只有一张简易床和一台老旧电视机。

  坐在破旧而冰冷的房间里,吕某感慨万千,当初的奢华生活历历在目。

  从此,吕某当起了“宅男”。白天,窝在租房里靠看电视打发时间,除了每月交房租给房东,偶尔到楼下买吃的、报纸,不敢与他人说话,也不敢与家人联系;夜晚,他和衣而睡,一听到摩托车或汽车的声音,他立马从床上一跃而起,随时准备夺门而逃。

  而此时,上门追债的人因为找不到吕某,便找他的妻子,甚至还跑到学校找他儿子的麻烦。

  无奈之下,正在某重点高中就学的吕某儿子,被迫放弃学业,跟着母亲东躲西藏。

  这一年多来,临安警方四处寻找吕某的踪迹,今年5月“清网行动”开展以来,临安市公安局将吕某列为重点追逃对象之一。11月份,侦查员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吕某最近一段时间与他一个朋友时有联系,于是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希望劝吕某早日投案自首。

  最终吕某鼓起勇气,选择投案自首。(通讯员 项韦莉 记者 段罗君/文 梁津铭/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