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许昌78个乡镇建成廉政食堂 承担公务接待禁烟酒

2011年12月19日 11:22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许昌78个乡镇建成廉政食堂承担公务接待禁烟酒
12月6日,许昌市某乡政府“廉政”食堂。 记者 闫伊默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阅读提示

  2011年11月1日,许昌市78个乡镇(不含办事处)全部建成“廉政食堂”并正式投入运行。按照规定,乡镇日常必要的公务招待一律安排在“廉政食堂”,并严格限定消费标准,禁止烟酒。新政一出,叫好声众,但也不乏“作秀”的质疑。

  在“三公经费”成为媒体及公众关注焦点的背景下,“廉政食堂”的推行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如何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考验着施政者的勇气和智慧,并值得公众期待。

  体验“廉政食堂”

  12月7日上午11点,记者一行4人来到许昌县河街乡政府。对记者的不约而至,该乡党委书记蔡华智并不感到突然:“这一段来的记者不少,我们经得起暗访。”

  在简单介绍该乡“廉政食堂”建设运行的基本情况后,蔡华智陪我们来到“廉政食堂”进行实地查看。食堂外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几个装饰淡雅的牌匾,上书“风清气正知荣辱、勤政廉洁创和谐”之类的“廉政格言”。食堂里宽敞明亮,简单整洁。政府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围坐在一起吃饭,谈笑风生。厨房里师傅正在往锅里下烩面,陆续有职工前来就餐。

  12点多,蔡华智和乡长杨振华陪记者吃饭。凉拌腐竹、猪头肉、猪蹄、烙馍蒜菜四个菜,外加每人一碗炝锅面条,便是在座6人的午餐。蔡华智一边介绍着这几个当地乡土菜的“名气”,一边给记者掰着指头算账:“素菜5元,荤菜20元,炝锅面3元,咱们这顿饭下来是68元。”这就是“廉政食堂”的“条件简单、但不简陋;菜肴丰富、但不奢侈”。

  以白开水当酒,宾主致意后,大家便吃了起来。没有惯常酒桌上的繁礼缛节,大家边吃边聊,轻松随意。一顿饭吃完,记者看了一下表,正好30分钟。

  蔡华智说,如果像以前那样去外面饭店吃的话,“最低也得300元,一顿饭四五百元是正常的。”根据“廉政食堂”运行以来的情况,“招待费大致能节约60%”。

  按照“廉政食堂”的要求,杨振华说这顿饭要经相关负责人批准才能安排,并且要对“就餐时间、就餐单位及人数、陪餐人数、就餐金额、经手人员等招待情况记录在册,经领导签字后由纪委存档备案,以备上级检查和后期公开”。在该乡提供的“廉政食堂”接待台账上,记者看到此前的招待情况一目了然。

  随后,记者走访了另外几个乡镇的“廉政食堂”,情况大体如河街乡一样,反响普遍不错。而据了解,截至11月1日,许昌市78个乡镇(不含办事处)已经全部建成“廉政食堂”并正式投入运行。

  为啥建“廉政食堂”

  蔡华智说,为解决家不在本地的干部吃饭问题,其实各乡镇都有机关食堂,平常的公务招待一般就在内部食堂解决,现在的“廉政食堂”应该说是对原来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的一种“规范化”。

  根据要求,许昌“廉政食堂”建设及运行实行“三定原则”。一是定点用餐,乡镇接待上级检查指导人员,一律安排在“廉政食堂”用餐;二是定额支出,乡镇接待的用餐标准为每人不超过30元,并提倡被接待人员按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基本伙食费;三是定员陪同,乡镇接待实行对口陪同,尽量减少陪客人数。

  谈起该市“廉政食堂”建设的缘由,据许昌市廉自办主任梁金良介绍,今年8月初,该市市委书记李亚在一份内部刊物上看到其他地方实行“廉政灶”效果显著,当即批示要求纪委部门进行调研并在可行的基础上实施。纪委部门随即组织落实,“许昌78个乡镇,我们跑了40个,调研是扎实的。”梁金良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许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转发了《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规范全市乡镇机关公务接待,推行“廉政食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市乡镇机关推行“廉政食堂”。梁金良说,同时我们不搞试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1月1日在全市乡镇机关全面铺开,决心很大。

  蔡华智说,乡镇80%以上的工作在农村,需要面对面给老百姓打交道,过去“个别干部下乡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确实影响不好”;同时,干部下乡吃饭势必要给村上增加负担,乡镇接待上级领导在饭店吃饭开销也很大,“算清这笔政治账和经济账,‘廉政食堂’势在必行”。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乡长告诉记者,乡镇财政紧张也是实行“廉政食堂”的原因,“有钱不用教都会吃喝,没钱你不叫他廉政也会廉政”。话听起来有点偏颇,但一定意义上不无道理。据他介绍,他所在的乡每年财政拨付约400万元,支付全乡工资就用掉300万,剩下的100万再加上有限的税收返还等其他资金来源,就是全年工作运行资金,这些钱相对于乡镇复杂的工作头绪来讲,往往是捉襟见肘,“就一项秸秆焚烧,每年就要投入一二十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