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措施解决大问题
采访中,问及“廉政食堂”,记者听到的是一片叫好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许昌市纪委书记陈智勇谈到该市推行乡镇“廉政食堂”的情况,引起与会代表的热议。李亚则称赞推行“廉政食堂”意义重大,小措施解决了大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机关食堂尚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廉政食堂”要至少具备15人以上的接待能力。河街乡“廉政食堂”目前有2个小餐厅供招待客人,一个大餐厅作为职工日常就餐使用。同时,在厨师、厨房、卫生、采购、食品安全、台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
某村支书也兴奋地说:“原来干部下乡,哪怕就来一位,我们也要凑成一桌进行招待,现在怎么挽留他们也不在村上吃饭了,确实为村上减轻了负担。”蔡华智说,“廉政食堂”运行后,要求村级招待“零费用”,下乡干部一律回机关食堂就餐。“廉政食堂”首先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就餐问题。
随着“廉政食堂”的运行,乡镇干部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镇上的一位商店老板告诉记者:“镇上人不多,时间长了基本都认识,原来乡干部三五成群去饭店胡吃海喝的现象,现在看不到了。”该老板的商店离一家饭店不远,他在这开商店已经有很多年了。
村干部于某平常不胜酒力,喝醉了回家就闹事,但由于要陪上面领导吃饭,喝酒又难以避免,为此夫妻俩没少生气。“现在好了,几乎没啥酒场了,乡里干部根本就不在村上吃饭。”他的妻子兴奋地说。
一位郑姓副乡长也告诉记者,“过去乡里基本上每周都有2到3次招待任务,不胜其烦,现在没了应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解决问题”。
作为许昌市廉自办主任,梁金良是“廉政食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乡镇招待往往跑到县里、市里,干部喝得满脸通红,在群众中影响很坏,有了‘廉政食堂’,这种现象没有了,极大提升了干部形象。”
而“廉政食堂”运行带来的更大实惠则是乡镇招待经费的大幅度下降。梁金良说:“根据目前测算,‘廉政食堂’使乡镇招待经费平均可节约30%。”一位乡长告诉记者:“在过去,一般的乡镇招待经费年均应该在10万元左右。”据此推算,该市78个乡镇可年均节约招待经费200多万。
变成真正“作为”
采访中,对于“廉政食堂”记者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位乡干部听了记者关于“廉政食堂”的介绍后脱口而出:“不是在作秀吧?县长来乡里视察工作,我就不信乡长会让他去食堂吃饭!”
一位副乡长也说:“实事求是地讲,即使推行‘廉政食堂’是作秀,其勇气和信心也值得肯定,关键是如何保证‘廉政食堂’能够真正长效运行。”
上述质疑也是许昌市主要领导最为关注的问题,“李亚书记曾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暗访‘廉政食堂’,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此项工作要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去抓。”梁金良说。
记者在该市出台的“意见”中也看到,制度化、监督化、长效化是搞好“廉政食堂”的重中之重。市纪委副书记崔合荣表示,督查是推进“廉政食堂”建设最好的方法,追究是最好的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将从严从重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同时,纪委还要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乡镇公务接待费用进行财务管控和审计,确保“廉政食堂”真正发挥实效。
市纪委书记陈智勇也自信地公开表示,“廉政食堂”的运行要经得起检查、经得起暗访、经得起参观,确保“廉政食堂”公务接待长期坚持,有效运转。
蔡华智告诉记者,县里主要领导在“四大班子”会上明确要求,县里干部下乡不准去营业性饭店接受招待,“只要形成这样的氛围,我们基层干部在‘廉政食堂’招待领导也没啥后顾之忧”。
据梁金良透露,市纪委正在积极起草相关文件,准备对市直各单位因公下乡作出规定,即不准要求乡镇超标准接待、不准要求去营利性餐馆就餐,“对吃请者和请吃者都作出要求,就堵住了乡镇接待超标的口子”。
据了解,自“廉政食堂”在该市乡镇运行以来,截至目前纪委部门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
如何破解乡镇招待困局
近年来,“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该文透露,“2004年,我国公车及公款消费总数高达60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就乡镇一级而言,出国和公务用车方面的消费基本不存在问题,‘三公消费’实际上是‘一公消费’,那就是公务招待。”梁金良说,“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与老百姓接触最直接,因此公务招待豪华奢侈严重影响干部形象,也长期为群众所诟病。”
一位乡长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乡镇改革后,目前一般乡镇一年吃喝四五万,算是比较清廉,吃喝10多万算是正常”。
某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王某告诉记者:“我们这儿离邻县县城较近,上面来客人一般都是到县城去接待。”他的妻子则向记者抱怨:“成天早出晚归,孩子都没怎么见过他,跟他很生分,常常半夜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而乡镇干部则自有苦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最基层,谁也得罪不起,”王某反问记者,“再说中国是人情社会,上级领导来了连饭都招待不好,乡里领导以后还咋混?”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现在上面对乡镇考核,很多工作是一票否决制,牵涉到这方面的上级考核检查,乡镇领导往往是不遗余力地对检查团进行好生招待,因为万一倒数的话,其他工作干得再好也是白搭。”
根据2006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国内公务接待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因此,公务接待是不可避免的行政管理活动。
同时,上述“规定”还明确要求,“接待对象需要安排用餐的,接待单位应当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伙食标准安排,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提倡自助餐,一般不安排宴请”。
制定于1998年的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也明确要求,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而据了解,目前乡镇仅吃喝招待一项就占了预算公务费的10%左右。
乡镇公务接待为何有令不行、有禁不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一是,目前相当多的公务接待费用在预算外循环,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二是,在各级政府预算及其执行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实际决定权掌握在政府而非人大手中,人大难以监督。”
如何破解乡镇公务接待的困局?有专家认为,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要强化落实,实行信息公开,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
也有专家表示,就乡镇基层而言,当其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因此,打破乡镇公务接待的“潜规则”,治本之策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
面对乡镇公务招待的困局,许昌市通过推行“廉政食堂”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其勇气和决心值得肯定。但要彻底打破乡镇公务接待的“潜规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