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治理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下四组报道是本报记者采写,从中可以看到各地治理公车采取的新措施、新手段、新科技,让人振奋。
青海:管住公车“多动症”
从今年10月10日起,青海省对省级机关单位所有公务用车实行标识管理。今年初,青海省委领导指示相关部门就公务用车标识管理开展学习调研。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省级机关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五不准”:1、不准用公车接送孩子;2、不准用公车参加婚嫁事宜;3、不准用公车学习驾驶;4、不准公车停放营业性娱乐场所;5、不准损毁公务用车标识。
10月10日,贴上统一标识的青海省省级85个机关的公车上路,单位和车牌号同时在青海新闻网登录,接受群众监督。省监察厅和财政厅也设立了监督电话。
近几天,记者到几家酒楼和娱乐场所探访,没有看到被监督车辆停放。12月15日,记者在北大街小学和七一路小学门口,都没有看到被监督车辆接送学生。当日,青海省纪委干部李艳萍表示:经组织多次暗访,大多数单位公车都能按“五不准”规定用车。下一步,青海省已经给各市、地、州分配了公务用车标识号段,明年开始在全省推广公务用车标识管理。
河南:严查公车私用见实效
自今年5月公车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通过边清理、边审核、边纠正系列措施,实时处理违规车辆。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查处公车私用831台,处理646人,追缴违规使用车辆费用89万元。据了解,为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时成立了河南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公车私用”,省专项治理办公室组织全省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进行全面登记自查,登记上报率达到100%。除此以外,还调取公安系统车辆档案、车辆管理信息等严格审核,车辆审核面和督导面都达到100%,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在重大节日前,河南省纪委都会下发专门通知,将严禁公车私用,作为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内容进行安排部署。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各大节日期间,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新闻等部门,抽调10265人次,组成3254个检查组,对20428个旅游景点、消费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检查。
重庆:公务用车费同比降31%
重庆市通过公务用车配置审批权分离、对公务用车实施动态监管等措施,重点解决违规配备使用超标车问题。两年来,全市共清理超编车741辆、超标车4615辆、违规借车或换车261辆,查处违规案件11件,免职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全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同比下降了31%。
据重庆市公车治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理顺监管职责、健全公车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公务用车规范管理制度,对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配置审批、配备标准及监督等,都作了细致规定,彻底改变了公务用车多头审批、重复配置的现状。同时,还建成了集管理、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务用车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与公安交管部门联网,及时掌握和了解市管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置、登记和使用情况,实现对公务用车的动态监管。
此外,重庆市还对违规审批配置、拨款购买、豪华装饰、擅自驾驶公务用车者实行“两个一律”,即领导干部违反上述规定,一律先予免职;一般干部违反上述规定,除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外,当年年终考核一律评定为不称职,当年不得晋升职务。
广州:新技术管车轮腐败
2010年4月,黄埔区正式成为广州市改革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三大试点单位之一,先后赴昆明吴江取经,再经过发放问卷、网上调查、专家论证,最终获得全区科级以上干部88%的支持率,形成了以卫星定位+RFID设备为手段、集“科技、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公车管理新模式。
据现场监控人员介绍,安装GPS车载终端,能充分发挥卫星定位高精度、全天候、广覆盖优势,可实时生成公务用车的位置、速度、方向、时间和行驶里程等信息。而且,用车信息可一年内在线查询,超过一年也可随时调出,等于在用车人面前竖了一条“高压线”。
这套系统通过RFID射频识别终端,还能将用车人姓名、单位、部门、手机号等信息传至管理平台。若碰到用车人忘记插入电子工作证,车载终端就会发出“蜂鸣声”和提示语音;另外,监控平台亦会同步自动报警,把用车信息自动发送到用车单位领导的手机上。
黄埔区区委书记陈小钢认为,公车改革并不意味着取消或简单地减少公务用车,而应是遏止公车私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车的效率,降低成本。据测算,今年区里每辆公务车的月行驶里程,比上年同期减少24.23%,油耗同期下降18.28%,路桥费和停车费也同期下降9.1%。(本报记者 刘 鹏 刘先琴 张国圣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胡芷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