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北大教授亲身调查上访案件 称应促进官民良性互动(3)

2011年12月23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宪在》生活中

  “宪政确实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宪法本来应该离我们很近的,好比我们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张千帆今年刚出版的《宪在》就是要说明,宪法其实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关键是我们自己是否关注过它,是否知道怎么用它。

  今年7月国土部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土地管理法》修改稿后,一份由北大学者制定的《土地管理法》修订方案正在进行最后的梳理,将通过网络和媒体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民意,并在10月上交国务院。

  作为上述修订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张千帆向媒体抛出自己的观点:“政府在农村城市化的土地征收中应起到监管者的作用,是刹车而不是油门!”

  张千帆举例称,一个开发商希望开发一块土地,在市场的作用下他就要和民众谈判,谈判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当地民众要价太高或者通过临时建筑来增加赔偿金额,一旦超过开发商的限度,开发商自然就会选择开价少的土地。政府只需要监管整个过程是否合法或者有没有损害公共利益就好。

  “以沙石见世界,以滴水看人情”,张千帆尽量使得宪法学呈现平易与亲和的一面,使自己的文章具有可读性。

  张千帆认为,在政府和社会诉求脱节、对抗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就尤其要发挥“中介”或“催化剂”作用。宪法学者一方面要让人民知道,最有效、风险最低的维权方式是通过宪法规定的制度渠道,而不是诉诸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又要让政府知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期执政的最有效方式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制度。

  “知识分子光骂人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告诉社会,目前这些问题是如何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在哪里。”张千帆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无论是学者、民众还是政府在制度建构方面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情绪化批评、非理性恐惧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学者应该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通过设计一些制度试验来促进官民的良性互动”。

  张千帆认为,“我觉得改革开放包括宪政建设进行了那么多年,说这些话应该不需要太大的勇气,而我回国以后主要的工作也是沿着这个方向走的。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从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体系。对社会不能只是解构,而应有所建构。”(记者/王全宝)

  作为宪法学者,多年来他一直通过个案推动社会进步。他认为宪法学者一方面要让人民知道,最有效、风险最低的维权方式是通过宪法规定的制度渠道,而不是诉诸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又要让政府知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期执政的最有效方式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制度。

  张千帆,1964年1月生于上海。1984年7月南京大学固体物理学士,1989年12月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1999年8月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从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体系。对社会不能只是解构,而应有所建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