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观点
科技反腐革命破解反腐难题
“科技反腐”的目的,是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切实保障权力的科学行使、规范行使和安全行使,使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逐渐内化到人们的心里,促进公共权力属性的本质回归,实现权为民所用的目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部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发布会暨“第五届廉政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引人注目的是,该蓝皮书专题分析了跨入信息化时代,我国各地“科技反腐”的进程和成果及战略价值。
蓝皮书称,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科技反腐”为完善权力配置、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提供了契机和有效实现方式。一方面,通过“清权”、“确权”和权力流程再造,合理划分和科学配置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有效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权力“线上运行”有利于实现权力行使的透明化和格式化,使抽象的权力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大大压缩“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私用的空间。
蓝皮书分析了“熟人社会”、“人情文化”对制度的巨大消解作用,指出这是我国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一大难题。制度执行中往往会面临家属情、同学情、老乡情、同事情等一系列人情因素的干扰,消解制度执行力,也使权力行使者面临两难选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权力行使的公开化、透明化和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权,筑起抵御人情文化侵蚀的“防火墙”,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从而使制度的刚性约束逐步内化为权力行使者的道德约束,使其“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真正从权力风险中解放出来,起到保护干部的作用。
蓝皮书指出,传统监督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地域、体制等因素的限制,监督效果难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协同构建,突破了传统监督方式的时空局限,拓展了监督领域和范围,把现代科技手段嵌入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通过大量信息数据在系统之间高速传递和相互印证,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预警,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能够有机结合,实现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嵌入式监督,提升监督效能。
蓝皮书还提出进一步推进“科技反腐”的几点思考——
其一,要进行权力与科技手段的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反腐”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我国现阶段“潜规则”消解“明制度”、人情文化困扰制度执行力等问题,来一场“科技反腐革命”。
其二,整合各部门资源,提高“科技反腐”信息的利用率。对既有数据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在党纪执法监督和行政权力运行部门之间建立起跨地域、跨部门的监控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
其三,进一步拓展科技手段的运用范围,实现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覆盖。用电子软件把能够规范和公开的权力及运行程序都设计进去、固化下来,做到积极利用,科学安全发展,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和权力运行的流程再造,在发现案件线索、查处腐败案件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共享、电子留痕的作用,显著提高监督和办案效率,强化制度执行力,使反腐败工作整体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未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