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2011年妇女权益10大新闻事件 李阳家暴案入选(图)(2)

2012年01月05日 14:05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深圳“手牵手”工人活动室为“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而组织的“穿上她的鞋,同走一里路”特色公益活动。(孙嘉浠摄)
图为深圳“手牵手”工人活动室为“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而组织的“穿上她的鞋,同走一里路”特色公益活动。(孙嘉浠摄)

  云南李昌奎案改判

  2009年5月16日,云南巧家县村民李昌奎奸杀19岁少女并摔死其3岁的弟弟,于2010年被一审判处死刑。2011年3月4日,云南高法认定李昌奎自首且认罪态度好赔偿积极,终审判处其死缓。受害者家属对此“免死”判决表示不满,称凶手是在公安机关追击下被迫自首。

  2011年7月16日,在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关注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属送达了再审决定书,对该案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8月22日,云南高院在昭通市开庭,对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当庭宣判: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点评:李昌奎犯罪情节之凶残,令许多公众无法接受其免死,但若将改判死刑理解为“民意的胜利”,又会引起对司法独立性的担忧。其实,司法独立或不独立的根源,不在民意是否试图影响,而在司法本身能否建立外在统一、内在公正,经得起加倍挑剔的审判标准,法不容情或情法并举的前提,都应该是一视同仁。减少死刑、少杀慎杀是大势所趋,但谁应该死,谁可以存?十分敏感。没有充分理由的个别宽赦难免引起争议,在舆论压力下改为从重从快,也是对司法独立的自伤。另外,李昌奎与死者王家飞是否曾存在恋爱关系,说法不一,因恋爱婚姻矛盾而杀人是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的轻判理由之一,这与亲密关系是暴力特区的传统观念之间,如何切割?立法司法者或许有必要做出更多解释。(吕频)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重点针对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作出解释。

  司法解释(三)对于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房产问题,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其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解释中首次明确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对于婚后参与还贷的一方来说,离婚时本着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还明确规定,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拒绝鉴定,将导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同时明确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财产。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甫一出台便招致热议,有人认为会导致侵犯妇女财产权现象的发生,有人则认为其明确了司法审判标准,维护了公平,间接也会促进女性的独立。

  点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从最初的征求意见稿到正式出台,一路走来争议不断。司法解释(三)以夫妻财产关系为重点,其19个条文中有12条是关于夫妻财产归属认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继承、借贷、赠与等内容,尤其是关于房屋产权归属的相关规定,更是万众瞩目。支持者认为,新司法解释淡化了婚姻关系的物质色彩;批评者认为,对婚姻关系中弱势一方保护不力。

  褒者、贬者各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新司法解释忽略了我国城乡家庭之间的重大差别, 以城市家庭为背景,却试图去规范形态迥异的农村家庭纠纷。以房产为例,在中国农村,“从夫居”的婚姻模式仍是主流,男方置房产,女方陪嫁妆,嫁妆大多是消费品,很快就会折旧,消耗殆尽。按照司法解释(三)中家庭不动产的归属依照物权登记效力来确定的原则,农村妇女一旦遭遇婚变,恐怕大多数都会落个“净身出户”。

  其实,不独司法解释(三),整个婚姻立法都存在着忽视城乡差别的现象。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在列举“夫妻共有财产”和“夫妻个人财产”时,对城市里的各个阶层其财产来源一一列举,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夫妻的财产,如房屋、家庭承包土地等却不着一字。

  也许,在司法者眼中,农村家庭的财产,如宅基地、家庭承包地等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它们不具有产权。但在实际生活中,正是这些不具有产权的东西构成了农村家庭的主要财产。不对城市与农村的家庭差别作出准确判断,仅仅依据城市环境而作出的法律规则,很难想象它能公正公平地保护农村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陈本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