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韩寒起诉方舟子名誉侵权索赔十万引各方热议(2)

2012年01月31日 03:0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评判

  选择去起诉

  是理性挑战

  韩寒诉方舟子是一种理性的公共挑战,因为对于诸多公共事件、网络事件,仅仅停留在“口水仗”、“网络炮弹”阶段,是不够的。毕竟,网络论战包含太多的激情宣泄,甚至会有剑拔弩张、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卑劣做法,会加重互联网的暴戾气息,加重网络狂躁、焦虑症,给国民和精神发展,带来无形损伤。如果这种做法成了网络常态化声音,会让人觉得,谁腔调高,谁善于利用和驾驭网络,谁更善于控制舆论,谁就更有赢的把握,这无疑会让邪、恶和强词夺理,成为社会主流,而让追求公平和追求真相,成为一种边缘性追求。

  方舟子说韩寒是“代笔”“水军”“包装”,可根据方舟子提供的所谓证据,几乎全是推断式的话语,所以,面对这种所谓的轰轰烈烈的质疑,韩寒不再去跟风,而是让诉讼去说话。这就很有反击力。比如,可以让司法部门鉴定一下《三重门》的字迹,就不难得出孰是孰非的结论。再比如,让方舟子为自己的质疑,拿出事实和法律证据,也是验证“真假韩寒”的最好手段。通过诉讼,让证据成为衡量真假的唯一标准,让真相浮出水面。

  更重要的是,法院,是独立于韩寒和方舟子之外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由这个第三方对纠纷和质疑进行判定,不偏不倚,最有说服力。

  中国网络文化发展方兴未艾,这种发展绝对不能依靠匿名攻击、造谣、无端质疑等来得到支撑,而需要更多的网络法律意识以及网络社会的法律敬畏感。积极推动中国互联网的立法工作,让法律成为靠山。

  耿银平

  延伸

  博弈更充分

  话题可厘清

  说句实话,实在不想看到韩寒与方舟子对簿公堂,但两个人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展开更充分的博弈——这个博弈的结果,当然可以指向事实和真相。

  同时,还有两个问题是可以在此次起诉中得以深入和厘清的。首先,就是公共讨论的界限在哪里?任何公共话题都可能涉及到具体人的形象和声誉,但因为是公共话题又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因此必须有人发言、质疑、讨论。此时,公共讨论的界限在哪里?何种发言是可以接受的,而何种发言可能引起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明白事实是发言的依据,而客观是理性的表现,则应该明白,公共发言需要秉持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确凿的事实;无偏见的意见。只有事实确凿,才能保证发言不沦为妄言,只有保证意见出于公共立场,才能保证观点不会偏颇。这两点无疑是任何公共话题讨论都应该坚守的。

  其次,就是围观公共讨论的态度应该怎样?公共讨论不是个别人的事,虽然论战的主力可能只是个别的意见领袖和当事人。在公开的公共讨论中,公众不仅是外部的围观者,他们还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影响着论战各方的情绪。如果,公众在围观公共讨论时过于情绪化,则浮躁的舆论只会让公共讨论流于表面——虽然大家都在关注,但关注的重点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事情的热闹程度与个人内心的“成见”。只有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围观公共讨论,才能制造出一种旨在厘清真相的氛围,才能让公共讨论的各方保持心平气和的心理。此时,这种冷静和理性就可以成为一种正向的参与力量,促使事情顺着应有的规律正常发展。

  李劭强

  -三言两语

  ●知名的打假斗士和赫赫有名的作家,争论只有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但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场很有意义的较量。——曹丽玲

  ●方舟子把一种既无法举证,又无法自证的疑点作为打假的“标的”,除了一不小心涉嫌诽谤外,几乎没有实质性取胜的可能。——成明

  ●借助于网络掀起的风波,导致群体性的意见对峙是必然的,而一种公正的、理性的观点表达,才是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如果通过网络展开的观点交锋,不遵守网络伦理,受损害的不仅是交锋双方。——谢云宏

  ●不管对韩寒的这次诉讼法院会以什么罪名立案,也不管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何,笔者以为,这才是让这场难解难分的方韩之争言归正传。——游素娟

  ●韩寒诉方舟子,就是公众的网络法律课,是互联网文化的积极教材,不乏积极意义。——汪宏

  ●当两人的交流已经发展到“针锋相对”的程度时,恐怕除了对簿公堂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马均

【编辑:邓永胜】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