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足坛反腐不应与足球复兴南辕北辙
昨天,中国足球系列腐败案终于开始一审宣判。透过现场图文影像,我们分明看到了与庄严的法庭氛围不协调的一面:陆俊、周伟新等“黑哨”,在宣判之后不约而同地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间或还有一抹笑意挂上嘴角。
“黑哨”们的心情不难体会:悬在半空时,总是最忐忑;水落石出后,反而变坦然。然而,罪犯们心宽了,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却惴惴不安起来———
源自两年前的中国足坛反腐风暴,查处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1999至2008年;涉及的层面几乎无所不包———足协主要领导和主管官员、俱乐部投资人和经理人、球队教练和队员、裁判等足球联赛的运营和辅助人员,多有关涉。如此前所未有急风暴雨式的反腐行动之后,司法介入和打击又将怎样?是继续全力以赴、持续不断的高压态势,还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等待“下一个十年”?
心中没底是有原因的。足坛不是“孤岛”,足坛腐败亦非“孤案”。就在足坛反腐如火如荼之际,国内体坛如职业篮球赛场的疑似假、黑现象也正甚嚣尘上。可是,有关方面仍独沽一味,仿佛足坛之外,皆是净土。执法一旦有了选择性或运动式特征,难免有偏轨之忧。
令人不安的,不仅是漏网之鱼。足坛腐败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国足协权力高度集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制定政策又把持生意。因此,“管办分离”是最近两年的热门词汇。然而,就在足坛腐败案即将宣判前夕,中国足协端出了一个“职业联赛理事会”的管理机构,看似下放职业足球的行政管理权,实际上理事会的核心领导层仍由足协领导“一人分饰二角”,而且中国足协依然可以“一票否决”。“换汤不换药”、几乎是原地踏步的所谓深化改革,使得足坛腐败“春风吹又生”、反腐成果得而复失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高度存在。
最值得警醒的,是那些把整治足坛腐败与中国足球复兴画上等号的幻想。放眼全球,足坛腐败无处不在,按国家有意大利、德国、土耳其、韩国、越南等,论大洲有中北美、亚洲足联等。腐败也是他们肌体上的毒瘤,但并没有动摇其足球根基,或基本无损于他们的足球实力。中国足球沦落至今的孱弱,最大罪魁也非腐败,而是中国足协、特别是其上司“唯金牌挂帅、做政绩文章”,大搞资源垄断,转去突击各类运动会金牌,导致中国足球的人才金字塔体系因资源枯竭、人心涣散而崩塌。
坦白说,持续两年多、席卷全国的足坛反腐即将“盖棺论定”,适得其时。若足球管理体制不真正革命,若体育资源不真正倾斜于足球等,则反腐与中国足球的复兴难免将呈南辕北辙之势。□汪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