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少女毁容案”当保持司法谨慎
2月24日,一条“网曝安徽‘官二代’横行霸道,恋爱不成将少女毁容”的微博在网络上疯传。该微博称陶汝坤因追求少女周岩不成,将其烧成重伤。记者24日联系到受害者周岩的家属及其代理律师李智贤。李智贤称,目前陶汝坤仍被羁押,22日下午,当地警方已对周岩进行了伤情鉴定。
受害花季少女两张照片的前后对比,足以让人为之潸然泪下,而网曝的施害者“官二代”身份,更是轻而易举地撩拨起民众本就敏感的心绪。“少女毁容”、“官二代”,这些元素的相互叠加,花季少女毁容案瞬间引爆舆论,也就不意外了。
而从受害女生对毁容事件的陈述来看,施害少年在下此毒手之后,的确曾口头上暗示其家庭背景的强势,并要挟受害者家庭不得报案,甚至还对受害女生家人的生命做出过威胁。尽管一个少年能够下此毒手,并出此恶语,的确相当骇人。而从已披露的事实看,施害少年的父母均为当地审计局、规划局的科级以上干部,这样的身份,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官员。不过,假如仅此便认定施害少年为“官二代”的身份,并给此案贴上一个“官二代”行凶肇事的标签,却也不免牵强。
在这一点上,其实是有教训可查的,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药家鑫案。由于药家鑫被受害者代理人扣上“官二代”、“军二代”的帽子,极大地干扰了舆论判断,而尽管司法判决本身应当不被舆论所左右,保持独立判断,但想要不被汹涌的舆情所裹胁,的确也非易事。而当药家鑫已被执行死刑,回过头来却发现所谓“官二代”、“军二代”的帽子都是虚构的,这不仅是对当事人身份的污蔑,更涉嫌对舆论乃至司法的误导,所以,目前,此案在司法界和民间引发了深刻的反思。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情节恶劣的案件,也应该就事论事,并保持司法的谨慎。仅仅因为恶劣的案情便联想当事人的身份,并因此加重其罪恶的性质,其实这是一种思维陷阱,有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具体到花季少女毁容案上,施害少年的恶劣行为,固然有其家教因素,但仅仅因其家长有机关干部的身份,便扯上“官二代”,却难免重蹈药家鑫案的覆辙。
当然,从少女毁容案最终仍然是以“官二代”这一关键词的出现才引发舆论关注看,一起案件非要通过“网曝”甚至“标题党”的方式,才让受害者的境遇受到公众乃至司法重视,这的确值得人们反思。花季少女毁容案,从去年9月案发至今已5个月,近半年之久仍然未能完成对受害少女的伤情鉴定,这背后的阻力何在?
在某种程度上,民众对于司法公正性本身的担忧,以及对于权力干扰司法行为的痛恨,其实才是“官二代”成为一个标签的真实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司法始终保持公正和透明,“官二代”的标签才不会动辄满天飞。(吴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