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政协委员李立新:让法律给“助人为乐”撑腰(图)

2012年03月05日 10: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建议加快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立法步伐

  让法律给“助人为乐”撑腰

  见到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遇到有人需要救助,伸手还是视若无睹?这些曾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却难逃现实窘境的挑战——好人难当。“助人为乐”、“见死相救”者需要“拿着摄像头扶老人”——“救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也随之成为人们明哲保身的信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呼吁:“加快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立法,确保好人有好报,由法律给‘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撑腰’。”

  调查:72%人表示没有法律保护不敢伸手帮人

  李立新委员在写这个提案前的社会调研阶段,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来自各个阶层的300位市民中,72%的人表示,在目前没有出台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规的情况下不敢扶,只有23%人愿意扶,5%的人没表态。

  “如果没有法律保护,一旦被诬陷赖上,帮助别人可能经济受损不说,名誉也遭受损害。”这是那72%的共同心态。对于他们的理由,李立新委员表示十分理解:“他们在受访时表达了真实的想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他们‘不高尚’,因为人人都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283位认为如果有法律撑腰,见到老人倒地一定会扶;有12位表示量力而行;只有5位表示视现场情况而定。

  感受:这个社会不缺乏向善之心

  “答案很明显,大家并非冷漠,更深层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怕做了好事反被冤枉。” 李立新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方面立法的空白,是社会人情越来越冷漠的根源之一。

  “事实上,国人的道德并未滑坡,这个社会其实并不缺乏向善之心、善的力量。”对此,李立新委员深有体会,他说,自己所在的集团,长期以来倡导舍得、感恩文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让利时这个大家庭从来不缺乏温情。“去年,黑龙江籍外来务工人员、利时百货员工孙永海无偿捐赠器官,让我特别感动。他的义举还在集团内部引发了一场爱心大接力,员工纷纷出手踊跃捐款20余万。后来,公司还斥资100万元成立了‘孙永海爱心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宁波市器官捐献者家庭。如今,已经有3例器官捐献者的家属获得基金资助。”

  呼吁:从法律上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

  “在法律上给施救者一个保障,严防做好事后遭遇碰瓷的尴尬局面,大家才不至于袖手旁观,‘不敢救’或‘救不起’。”在李立新委员看来,公民救助行为入法,并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他说,真正从法律、制度上使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也使那些心怀讹诈之念的人失去市场。

  在发达国家就有类似的法律条款,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2004年,美国加州一位叫亚历山德拉的姑娘发生车祸,另一位名叫丽莎的女子将其救出,由于丽莎没有专业施救技能,导致亚历山德拉事后瘫痪。亚历山德拉將丽莎告上法庭。最终,法院根据“好心人免责条款”,宣判因救助他人不慎导致其再受伤害应予免责。这一条款被称之为“撒玛利亚好人法”,在美国乃至整个北美地区并不罕见。

  “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法应确立助人行为免责的原则,并对歪曲事实真相的被救助人给予相应的惩戒。”李立新表示,“现在的中国社会,太需要有一个司法案例,一个好的判决,来推崇应有的价值观,引导社会向善,为好人‘撑腰’。如有必要,我们十分愿意无偿为那些见义勇为反被诬陷者提供法律援助。”(特派记者 魏皓奋)

【编辑:张志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