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女性权益争议课题:性骚扰、如厕、产假
3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网3月8日电(阚枫)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发布了新世纪妇女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纲要,同样在这一年,一些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和事件,又给女性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争议和思考。
妇女发展纲要首提“防性骚扰” 男女厕位比例有国家要求
2011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三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台的第二份妇女发展十年纲要。与十年前的《纲要》侧重改善妇女生存环境不同,新的《纲要》更注重提高中国妇女的生活质量。
十年内消除女童辍学现象,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增加女厕所数量,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这份新《纲要》中,一系列新提出的目标和措施,让人欣喜,令人期待,《纲要》的发布也引来社会的广泛讨论。
“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法规和工作机制,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 ,新《纲要》中,首次提出防止“性骚扰”,这让性骚扰尤其是职场性骚扰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禁止性骚扰”明确纳入法律规范,但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性骚扰”,至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分析认为此次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法规,有利于中国反性骚扰立法工作的推进,但是也有专家指出,《纲要》中对防止性骚扰的要求还缺乏相应的措施指引。
今年2月,广州女大学生在公厕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于公厕男女厕位配置的大讨论。
其实,在这份新的妇女发展十年纲要中,从国家层面对男女厕所比例提出要求,“在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从性别视角进行公共厕所的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妇女生理特点,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