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购发展迅猛黑客窃密猖獗 如何关上“泄密门”?

2012年04月11日 08:08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 关注

  一系列“泄密门”事件发生后,网购消费者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戒备心态”正在严重影响发生泄密事件网站的网购热情,而电子商务的支付环节的安全问题更是直接打击了网购者的信心。

  “泄密门”事件引发了业界对安全的新思考,如果电商行业无法消除由于安全原因而导致的问题,消费者的信心将在长时间内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使电子商务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受到制约。如何解决“安全”这个难题,正在成为当前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8000亿,达7735.6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同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在宽带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1.6%。2011年的网购投诉数量相比2010年增长了107.8%。其中,资金安全问题和“泄密门”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两大焦点。

  “泄密门”撕开传统互联网安全的“遮羞布”,触动了人们在网络购物中对“钱包”防盗这根紧绷的神经。那么有什么新技术应用能担当起迅猛发展的“网购”安全支付难题呢?

  物联网支付有望替代传统电商支付模式

  “黑客能偷到用户资料,是因为互联网电脑里确实有资料可偷。如果将用户信息从互联网电脑内彻底抽离,那么即使黑客攻入用户电脑也是一无所获。”妙购CEO关俭文说。他认为,互联网上信息泄漏和账户资金被盗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方便用户再次登录和简便操作流程,将消费者账号、密码、银行信息等自动存储于互联网公网后台。如此一来,黑客只要破解了后台密码,便可偷盗出用户资料信息甚至账户资金。

  关俭文称,这是一个根本上的弊端,只有从源头上来解决。可以通过物联网网购环境来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其原理是:首先将用户信息从互联网电脑内彻底抽离,单独存储云端,这样即使黑客攻入用户电脑也是一无所获。其次用户使用信息时通过CPU卡逻辑加密传输,只读不存,动态密码,一读一密。黑客即使获取传输密钥,也无法二次有效使用。

  业内专家表示,就目前电子商务泄密事件频出看来,从物联网技术角度来解决这些隐患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和大势所趋。这样一来能够从根源上保障用户私隐信息安全,积极的推动、督促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先进防盗技术,以及承担相应责任。

  据了解,妙购公司已推出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支付模式,就好比公交卡般实现“一拍即付”,完全是在本地终端实现支付的全部过程,安全便捷。

  两个“最”决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种便利性使得其发展前景被业界普遍看好。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由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商务专家咨询委常务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分析指出,中国有最大的移动商务市场和最多的移动商务客户资源。这两个“最”决定了中国有最广泛的移动商务增值空间。因此,开发移动商务市场,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王汝林表示,如果传统互联网支付和个人信息泄密的安全隐患这两大重要的基本问题得到解决,移动电商的优势将会更快地爆发出来,将把大量对网银及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疑虑的人群吸引过来,使得移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在妙购CEO关俭文看来,传统的有安全隐患的互联网支付模式不合适在移动电商中使用,移动电商需要采用一个放心安全的支付模式来根治传统互联网支付和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才能使得移动电商未来能够获得爆发式的增长,从而带动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升级。

  关俭文表示,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和第三方支付而言,最终的竞争是比拼软实力,除了购物体验、支付便利性和物流顺畅程度外,购物时的网络安全,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并有可能经过此次“泄密门”后,成为消费者评价电子商务网站及移动支付软实力的最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家相关企业未来都不能对网络安全掉以轻心,否则将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

  移动电商与传统电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移动电商支付可以摆脱传统的网银支付模式,可以通过使用CPU卡直接实现网络支付。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彻底解决网银泄密的问题,把用户所有的个人信息及银行信息完全从互联网终端上抽离,单独存储在云端,消费者需要读取时,只需通过RFID的逻辑加密法识别即可。本报记者 李国敏

【编辑:邓永胜】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