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个人信息遭泄露事件频发 利益驱使信息买卖盛行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07日 10:0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个人信息遭泄露事件频发利益驱使信息买卖盛行
近年来,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  编者按 信息是符号,也是财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权作为重要的公民权利内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

  从法律意义上讲,个人信息权一般指公民对其个人信息依法享有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捍卫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要面对的技术问题、法律问题等都分外复杂。

  近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0%的被访者遇到过个人信息被盗用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滥用、盗用个人信息,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切身利益造成多重危害。

  半月谈网和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近日联合推出《公民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8%的网民表示,在生活中一直很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51%的网民表示,最担心银行、保险公司、商场等商业机构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故;30%的网民表示,曾经遭遇多次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已开始探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有效途径。2012年4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预计上半年正式出台。

  半月谈记者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我国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法律捍卫公民的信息权。

  从更大的背景看,中国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努力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探索保护公民信息权利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目前的保护措施也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假以时日,在执政以人为本的导向下,中国政府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必将更加完善,必将使民生更加改善,公民权利更加丰富。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成犯罪“黑洞”

  近年来,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一觉醒来查账,百万存款消失;网银交易刷卡,账户口令被盗;知名网站CSDN发生“泄密门”,600万网民密码丢失……信息买卖、信息诈骗,利用个人信息打开的一个个犯罪“黑洞”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安全底线。

  信息泄露已经成为影响亿万群众生活的新的民生问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总数近半。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底增加了3.1个百分点。商务应用的发展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内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信息买卖日益猖獗,个人信息遭商家猎取

  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你去售楼处买房,出不了三天,家装公司就会打电话向你推销装修;你去车市买车,很快就会有人向你推销保险。或许你会感到惊讶:“家装公司、保险公司怎么知道我的信息?”秘密就在于商家已经将你“卖”了。

  目前,以牟利为目的的贩卖个人信息问题十分严重,曾有一家公司出售了1.5亿条个人信息,每条要价0.3元到1.5元。面对个人信息被盗、被出售,公众很烦心,也很无奈。

  江苏南京市一家装修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华静告诉半月谈记者,在南京,大大小小装修公司有几千家。一些公司花钱到物业或售楼处购买业主资料,挨个打电话推销。一份名单上有三四百个业主,只要能做成两三笔生意就够本了。

  2012年3月20日,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桩网络倒卖个人信息案。被告人吴春魁原本在北京从事销售工作,无意中在网络上获得了一个所谓挣钱的门路——买卖个人信息。吴春魁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补贴家用的兼职,于是,他开始通过网络QQ群从别人那里以每条5分钱左右的价格买入信息,又以每条1角钱转手销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吴春魁通过此种行为获利2万元。

  今年1月初,江苏常州市一论坛网帖称“常州十几万中小学生家长信息遭泄露”。从卖家的一张截图中可以看到西新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班级、学号、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被众多培训机构获得后,进行了轰炸式的宣传与推销。

  在常州搞教育培训的杨先生告诉半月谈记者,经常有人向他兜售家长或者学生的个人信息,一份名单标价300元至500元不等。一位姓郑的家长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接到各种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要么是宣传培训的好处,要么是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有的甚至直接通知他去拿什么培训资料。“被培训机构拿去个人信息,顶多是多接一些骚扰电话。万一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位家长显得十分担忧。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