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重庆警方斩断全国最大盗窃Q币犯罪产业链(2)

2012年05月11日 13: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六省市同时抓捕 半小时同步到案

  由于网络犯罪全程实行流水线作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不能将各个环节的人员同步控制,网络联系一旦中断,其他团伙成员一有察觉,即会在第一时间将各类电子物证销毁,令侦查工作前功尽弃,因此,此类网络犯罪必须同步出击,将其一网打尽。

  为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彻底捣毁依附于Q币的犯罪产业链条,专案组根据网络犯罪特点,深入研究盗窃Q币非法获利的手法、渠道,对团伙核心组织者,以及洗信、挂马、制作辅助软件、贩卖Q币、从事DDOS攻击等各个环节的犯罪嫌疑人逐一落地,并确定嫌疑人分布在重庆、海南等七省市。

  3月初,专案组50名民警分7个小组分赴犯罪团伙所在的全国六省市,准备抓捕工作。经细致观察和精心研究,决定在3月11日晚展开同时抓捕。

  3月11日23时15分,经过近一星期严密部署,7个抓捕小组在重庆、海南海口、浙江杭州、福建福州和泉州、河北保定、四川成都同步出击,至当晚23时45分,仅半个小时专案组前期锁定的1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木马制作者月入10万

  由于木马作者身份尚未明确,专案组决定持续展开侦查。

  专案组发现,木马制作者不仅具备了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且在与“亮亮”(犯罪嫌疑人吴某)的联系中,使用多个银行账号进行资金往来,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混淆警方视线,以躲避公安机关的侦查。

  重庆警方集结顶尖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工作,最终锁定木马作者系武汉某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王某。

  3月30日,专案组在湖北武汉将王某抓获。经审讯,“凯文”(犯罪嫌疑人王某)对其制造盗窃QQ账号木马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了解,王某系武汉某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2010年因成绩优异报送本校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具备较强的软硬件制作能力。临近毕业,已有多家著名网络公司向其发来offer,巧合的是,其即将从事的正是互联网账户安全保护工作。

  尽管犯罪嫌疑人自恃掌握了高超的计算机技术,但在警方侦查和追捕下,虚拟世界的隐秘犯罪嫌疑人终难逃法网。至此,“2·16”网络盗窃团伙主要成员悉数到案。

  调查显示,王某每天能非法获利1000~5000元不等,1个月能获得10万元左右。

  警方提示增强防范意识

  重庆警察学院刑事侦查系教授菀军辉分析此案有三个特点。

  一是智能化、隐秘性、跨区域作案,侦查取证难。制作、传播木马,挂马、洗信、贩卖Q币乃至于资金往来等均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全程智能化操作;团伙成员之间以虚拟的网民身份联系,资金往来也依托虚假银行账号,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隐匿个人真实信息,隐秘性强;互联网联通世界,团伙成员因此也遍布各地,跨区域甚至跨国作案,这些都为警方侦查、取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本案中专案组前期缜密的网络侦查,对嫌疑人逐一落地,并同步出击将团伙一网打尽,尤其是电子对涉案所有电子物证进行了及时的勘察和查封,成为破案的关键。

  二是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受害群体广泛,反复作案几率大。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仅需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中即可实施此类犯罪;此案目前查获的金额高达600余万元,木马制作者王某仅提供制作的木马,前后获利近50万元,收益惊人;QQ用户遍布全国,受害群体广泛,盗窃数额难以固证;由于过去取证不充分,司法处理较轻,涉案人员反复作案几率大,造成恶性循环。此案中的核心成员“亮亮”(犯罪嫌疑人吴某)曾有同类犯罪经历,但以“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仅获刑11个月,低犯罪成本和高收益促使其再度铤而走险。

  三是犯罪低龄化,依托色情渠道传播,亟待树立健康网络观。以此案为例,团伙中年龄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仅21岁,核心成员“亮亮”是90后,自其未成年时就开始实施此类犯罪,木马制作者在校大学生犯罪嫌疑人王某因年少轻狂在百度空间炫耀技术成果,被“亮亮”相中,利益驱使走上犯罪歧路。木马传播主要通过色情网站传播,海量的受害用户,也说明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亟待树立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专案民警提示,为防止QQ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损失,广大网民切勿点击各类色情网站,下载不明缘由的免费软件。网民在使用电脑时,应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进行电脑杀毒,增强电脑对木马等病毒的防御功能。虚拟货币一旦被盗,应及时报案,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记者 田文生)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