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员政绩冲动常与百姓利益相左 败家式决策频现

2012年06月06日 09:2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导读:八亿元的亚洲最大体育场不到10年就被拆除,城市规划越变居民生活越不方便。“败家式”的政府决策为何屡屡刺激公众早已脆弱的神经?官员的政绩冲动为何总是与百姓的利益背道而驰?当这一切从“个别现象”演变为“常态化”的时候,是我们应该审视体制和制度的时候了。制度永远引领着行为。说得再好听没有实际实惠,做错了没有人来承担责任,做对了也不会受到肯定,政绩考核与百姓的需要不搭界,逆向行为怎会不频现?

  短命体育场浪费八亿公帑要追责

  建设投入约八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6月3日,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这座曾被冠以“豪华、地标、最大”等字样的亚洲最大室内足球场,在投入使用后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体育场地处沈阳市郊区,近些年来又与沈阳奥体中心、铁西体育场等大型体育场馆形成竞争关系,导致利用率较低,到被爆破拆除前,绿岛体育中心已经沦为一座仓库。绿岛体育中心被拆除之后,它的旧址将用于商业地产开发(6月5日《中国青年报》)。

  “损失浪费比贪污腐败更可怕”,前任审计长李金华的这句话之所以如此正确,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贪污腐败毕竟还有东窗事发之虞,可是损失浪费却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相反,损失浪费得越多,或许GDP政绩就会越大。前任说建就建了,八个亿的投资,于是被写进他的政绩本;后任说拆就拆了,从爆破到卖地再到商业开发,地方财政赚了钱官员同样赚了政绩;后来者也许某一天又会新建一座更豪华的体育场,接着又被新的官员拆除开发……如此往复循环,个个政绩显赫。

  显然,在官员拍脑袋决定或建或拆的时候,纳税人的钱根本不被作为考虑的内容。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纳税人不但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利,甚至连知情的权利都没有了。突然就建了,突然又拆了,没人想到要征求一下社会公众的意见,即便所有的经费都是由他们来全额埋单。沈阳绿岛体育中心当初为何要建,如今又为何非拆不可,我相信沈阳市民并没有被事前告知过;当他们知道的时候,一切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作为纳税人,只能弱弱地感叹一番:要是把这八个亿用于民生福利该多好啊。

  建筑浪费愈演愈烈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没人来对这些败家工程追责,外部公众没有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内部追责制度也迟迟未能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的决策行为往往都很冲动和短视,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要远多于长期社会效益的考虑,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决策与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具体来说,一些官员宁愿耗资巨大建起一座最大的、豪华的、地标性的体育场,也不愿建市民可以实际使用的更多社区体育设施和小型运动场所;然后,一些官员宁愿让豪华体育场变身一座仓库,甚至宁愿将沦为仓库的体育场拆了,也不愿对市民免费开放。放眼全国,长年累月关门不用的大型体育场多了去了,直到有商业地产开发的需要将它们拆了,它们也不会对市民免费开放。因为利用率低而拆除一座大型体育场,其实是一个十足的伪问题。公帑浪费零成本下,官商合谋疯狂追求私利,才是短命体育场轰然倒下的真正原因。(舒圣祥)

  用制度绑定群众利益与官员进步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近日作了一组“关注生活便利度”的系列报道。5月31日刊出的总结性报道指出,如今一些城市越建越大,百姓却觉得生活不便,原因之一是城市规划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商业利益和短期政绩,导致城市的服务功能弱化。

  实际上,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商业利益和短期政绩,都可以归结到部分官员的政绩观问题。官员想“进步”,就要在任内努力追求政绩;并且,政绩要尽可能做得容易被人看到,尤其是容易被上级看到,这样上升的机会才会更大。就拿城市建设来说,居民更希望修建好下水道,官员们则更愿意多修高楼、广场和大马路,因为这更有利于凸显政绩,更符合其利益。再如,群众希望生活在一个天蓝水清的环境中,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在任期内追求尽可能光鲜的GDP,不惜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与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由于政府官员掌握着公共资源,是社会生产、分配乃至各领域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个问题如果不设法改善和解决,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都是很不利的。

  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的天性。官员想“再上一个台阶”,与专业技术人员想晋升职称、农民想获得好收成一样,关系到其正当的切身利益,属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怎样把官员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尽可能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官员追求自身“进步”的过程,能够成为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谋福祉的过程,实现双方的共赢。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这是最恶劣的做法,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自己的利益受损,这是最高的境界,是我们努力提倡的。然而,要求绝大多数官员现在都能达到像杨善洲那样的最高境界,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努力进行制度建设,用利益机制来调动官员为民谋利、为国分忧的积极性,使官员通过为百姓谋利,自己也从中获利;为百姓谋利越多,自己也获利越多,这在现有的条件下,是最切实可行的。比如,在政绩考核体系中,要把社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项目,使政府官员不得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在任免官员制度上,要使百姓的意见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使政府官员在平时施政时不得不考虑百姓的态度等等。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努力从制度建设着手,充分调动政府官员为民谋利的积极性,效果并不理想。应当努力把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黄琳斌)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