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治理“车轮腐败”贵在攻坚克难
1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处置工作会议指出,公务用车治理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任务仍然艰巨,不能有丝毫懈怠。
党政机关超编超标配备公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称之为“车轮腐败”。针对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中央从去年4月起启动了专项治理。一年多来,近20万违规公车被清理出来,170名干部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公车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十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公车治理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些规定和措施。客观地说,这些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果还不够理想。此番专项治理开展至今,配备使用豪华车辆、公车私用等问题仍时有反映,管理薄弱等难题仍未破解,这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
公车治理之难,难在利益纠葛。专项治理中摸清违规公车的底数并不容易,纠正处置违规公车更不容易。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存有观望和畏难情绪,违规公车处置工作进展缓慢。治理工作要见到实效,就必须下定决心,严格执行政策,认真处置每一辆违规公车,该收缴的收缴,该退回的退回,该拍卖的拍卖,该报废的报废,该调剂的调剂,决不能走过场和不了了之。
纠正公车乱象,贵在攻坚克难,重在长效机制。管理体制不顺、主体不明、责任不清;使用效率不高、专车化和一人多车;配备购置审批程序不严、领导干部特批;运行维护成本高、经费浪费超支;监管不力、公车私用……这一个个问题,无不是制约公车治理成效的难题。走出公车治理“雷声大雨点小”的怪圈,最需要的是决心和魄力,最根本的是构建科学、规范、管用的公车管理制度体系。(新华社记者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