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冲破阻力,订立制度消除“车轮腐败”

2012年06月16日 14:5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东省政协委员廖明光、凌国强调研发现,广东公车改革进展缓慢,还存在许多漏洞。很多镇级以上四套班子领导全部配了公车,县级的办局领导也配了专车,甚至不少村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包括粤北地区)也配上了专车。两位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尽快实施公车改革。省纪委答复称,公车改革已列入今年惩防腐败十大创新突破工作之一,正在起草车改指导方案。(6月15日《羊城晚报》)

  公车泛滥备受诟病,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等大道理已无需再赘述。以广州为例,近日多个政府部门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其中公车支出多数逾千万元,占“三公”经费比例七成以上。公车支出的不菲数额见光,刺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不容迟缓。对于引入安装GPS等手段监控公车使用,两位委员也毫不客气地说,只是“皮毛之举”,“只是对公车私用的一种监督手段,并没有根本触及车改的根本”。就说广州耗资1600多万元安装“全国首个大规模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应用系统”吧,大半年过去却不见公布查处公车私用的实例,倒是好事的公民区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让公车私用者难堪。

  如果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公车改革已有18个年头了。去年6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炉并展开公车专项治理,更被视为“史上最严格”的新一轮公车改革标志。然而,公车改革“老大难”未见改观。在此情况下,广东将之列为惩防腐败必须攻破的关卡,更显重视程度之高及决心之大,关键就在于如何改了。

  目前全国各地公车改革探索主要有货币化改革(即取消公车,发放车补)、半货币化改革以及加强管理型模式等,没有统一的模式。广东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6市全面或局部试点,主要采取货币化模式。省纪委表示说,车改地区改革前每年公车费用年均涨幅15%以上,改革后每年节省20%左右,且车改并未出现影响公务、降低效率的问题。可见,公车改革制度设置的效力及其意义远远重于GPS等技术的引入。

  倘若肯定公车货币化改革是可行之道,就不能不考量车补如何定夺、补多补少的问题。一个现实是,一些地方补贴太高,引发对车改初衷及其实效的强烈质疑。在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今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车,如果采取超高额补贴,就有车补变成福利之嫌,有悖车改初衷,难以服众。因而,车改必须广泛征询民意,充分论证。

  事实上,公车改革制度设置并非货币化改革“华山一条路”。譬如公务用车走社会化之路,改“买”为“租”,已被不少国家或地区证明是可行之策。香港设置专门的公车租赁部门,为特别行政区各机构所需公务用车提供租赁服务。全港近17万人公务员,仅20余人享有专车待遇,政府车队规模越来越小。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公车改革难,难在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从消除“车轮腐败”、顺应民心的层面上审视,车改是必须爬过的大山。有识者指出,公车消费占用大量的公共财政,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令一般公务用车充分淡出,彻底破除官员的特权。因而,公众有理由对广东既定的车改“创新突破”胆识与目标寄予厚望。倘若政协委员期望的“为全国树立榜样”能化为现实,其价值不可估量。(牛日成)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