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杀熟”案增多 朋友“哥们”易成诈骗对象
中新网南京8月7日电(宋华俊 朱晓颖)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该院“杀熟”案件增多,共审结诈骗类一审案件108件,其中谎称特殊渠道牟利、合作开发项目等名目骗取朋友、“哥们”、网友钱财等案件多发,有些甚至是骗财又骗色,要引起警惕。
案例一:谎称接下“大工程”唬了“发小”30万元
朱某和张某是小学同学,又是同村,自小关系较好,后张某离开老家到杭州做生意。2011年4月,朱某到杭州游玩,顺便找老同学叙旧,其间了解到张某在做拆迁,而且做得很不错。
同年5月初,张某给朱某打电话,称自己承接了一项大工程,利润非常可观,希望合伙一起做。6月中旬,张某打电话告诉朱某工程批下来了,需要交66万元费用。6月20日,朱某将33万元汇至张某账上。后来,朱某经多次电话询问无果后,再次去工地现场查看,经打听工程承包老板并非张某。于是,朱某要求张某立刻还钱,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拖延,朱某于是报警。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民钱财,数额巨大,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
案例二:假留学生代购iphone4为名诈骗密友21万元
刘某在几年前通过朋友认识了李某,两人志趣相投,遂成为密友。2010年8月份的一天,俩人在MSN上碰到就聊了起来。当时刘某无业在苏州老家,为了虚荣就骗李某说她正在英国伯恩茅斯留学,月底回国。
听说国外的iphone 4手机要比国内的便宜,李某就想让刘某帮其带两台iphone 4手机。刘某上网研究了一下境内外物品的差价,发现通过淘宝代购可以赚取很可观的利润,于是就答应了下来。很快,李某就向刘某的银行帐户汇入了人民币8万余元。到帐后,刘某先后取款用于还债和花销。随后,刘某还向李某推荐了卡地亚的蓝气球手表和钻戒,李某没有丝毫怀疑,并继续向刘某的银行帐户汇入了人民币近13万元,托其代购手表和钻戒。之后刘某干脆停机“失踪”。归案后,刘某交代了通过代购诈骗李某的犯罪事实,并通过父母退还了全部赃款。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民私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其犯罪事实和情节,依法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三年。
案例三:60后玩“网恋”多地行骗“女友”60万元
1965年出生的王某已婚,并有两个孩子。自2009年起,王某用化名在某著名婚恋交友网站注册,并以“谈朋友”为名,结识多名女子。在跟几名女子交流时,其自称老婆在十年前难产去世,目前单身,在做茅台酒买卖。
通过婚恋网站结识年轻女子后,就以其有特殊渠道可以买卖茅台酒从中赚取差价为由,游说对方进行“投资”。他在拿到对方的“投资款”后就会消失,进行下一个骗局。经查,自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间,王某采取此种手段,在苏州、常州等地共骗取多名女性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64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64万元,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属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以犯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王某不服一审判决,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近日,苏州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
当前骗子的行骗手段不断翻新,其中通过“杀熟”手段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危害极大。犯罪分子通过“熟人”关系降低被骗受害人的防范心理,使得受害人出于对亲戚、朋友的信任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并最终上当受骗。天上不会掉馅饼,无论是网络上的朋友、还是生活中的知己,对一些“意外之财”要慎重考虑,避免因为贪念而轻易受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