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或被罚款
中新网8月3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首先要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如果理由成立,毫无疑问就要进入到下面的证据认定程序中来。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根据不同情节可以有三种办法来处理。第一种是训诫,第二种是罚款,第三种是不予采纳该证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31日以140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当事人逾期举证是否罚款的问题,王胜明回答说,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打过官司的当事人都知道,举证的问题在诉讼当中非常重要,甚至非常关键。
如果提出证据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的话,对整个审理程序的顺畅进行,应该讲是不利的。因此,这次的民事诉讼法在修改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做了这么一个规定,这个规定的基本含义是,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根据案件的不同阶段,根据案情的不同情况,根据当事人的举证情况,要告诉当事人,应该提出什么证据,而且要讲提出这个证据的期限是多少。当事人可能在这个期限间里提出了证据,接下去按照法律规定有一个质证的问题,就进入到证据认定的一个正常程序。但是如果当事人逾期没有提出证据,法院就有一个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如何来认定当事人的是非问题。
“现在等于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当事人一方面逾期,但是逾期之后又把自己的证据又拿出来了,这就有一个对这个证据是否允许进入到质证阶段的问题。”王胜明说,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首先要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逾期是故意的,还是确实因为客观原因一时提供不出来。如果理由成立,毫无疑问就要进入到下面的证据认定程序中来。如果理由不成立,经过反复研究,规定法院根据不同情节可以有三种办法来处理。第一种是训诫。也就是批评、教育,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影响诉讼顺利进行,对自己也没好处,案子拖的太长。第二种是罚款。第三种是不予采纳该证据。所谓的不予采纳该证据,就是虽然提供了证据,但是不进行证据的认定程序。
“这个规定对于逾期提供证据的人,对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主张自己的权利,对法院查明事实,最终比较合理、公平地解决当事人纠纷有积极的意义。”他说。 (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