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狗舔的标准”为何令人反感
日前,在武汉各区洗路大排名中,江岸城管因将城市道路清洗得最为干净,不仅在8月份的大城管排名中得到加分,还获奖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冲洗车。相关负责人称,每一条道路,每夜都冲洗5遍以上,“冲洗完的道路,用手摸上去只允许有水,不准带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洗出‘狗舔的标准’来。”(9月27日《长江商报》)
本来,将道路打扫干净,是相关职能部门尽职的表现,是公众喜闻乐见的事情,“狗舔的标准”之所以令人反感,首先是因为这样的比喻有侮辱劳动者之嫌。当官员声称要把街道打扫得像“狗舔”般干净,试问置环卫工人的人格尊严于何地?官员作为公众人物,日常言行尚且要符合道德规范,更何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呢?通俗的话当然是可以说的,但通俗不等于粗俗,没有一个公民社会的公民,希望看到官员在媒体上爆粗口,甚至抖落出带侮辱性的词儿。
其次,公众的质疑,更源于对“面子工程”的焦虑。“狗舔”般干净这个比喻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对“面子工程”的联想,对于公众而言,街道打扫得如何一尘不染,也都是看上去很美,徒具观赏价值,如果一条干净的道路,一下雨就成了河,一遇高峰就变了城墙,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一条“样板化”的干净道路本就深具“形象工程”的内涵,不由公众不质疑:与其花那么多钱对城市的脸面精心打扮,为何不将这些钱用于医疗和教育,用于疲敝的民生?
另外,公众的不满,还表现在“狗舔的标准”对水资源的浪费上。冲洗车保持“10公里”的时速缓缓行进,每夜至少冲洗“5遍以上”,试想长年累月这得耗费多少水资源?如果说打扫街道本身是为了环境卫生,那么以这样一种极度不环保的方式来做环保工作,岂不是南辕北辙?我们不是不需要干净的街道,可我们无法接受为了追求“狗舔”般的干净,就肆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如果说在这件事上,有官员对舆论的反应感到诧异,那么就足以反映出,有部分官员,缺乏站在公众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的意识,唯有能够“想民众之所想”,才能“急民众之所急”。
赵勇锋(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