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读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 吁更注重公民参与

2012年10月09日 2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专家解读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最大亮点 吁更注重公民参与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意在通过介绍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形象,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和决心。

  参与白皮书全文论证、讨论的中国法学专家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以详实笔墨客观阐述中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保障领域举措是白皮书的最大亮点,这有助于增进国内外对中国司法改革的了解、认同与支持,消除外界误读,未来的司法改革应更加注重公民参与,以更大决心与力度推进劳动教养制度、检察机关反贪制度、看守所体制等难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强化公权力制约。

  回顾司法改革走过的15年历程,每一步重大举措都是在中共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如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中共十六大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共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均向记者表示,白皮书内容比较客观全面,没有盲目夸大成绩,也指出了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在中共十七大即将届满时总结司法改革经验,意在为中共十八大期间的司法改革提供方向和借鉴。

  宋英辉说,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制度及改革所知并不全面,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不时误读中国司法现状,片面追求“司法独立”、片面强调“法律至上”,相关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白皮书强调“中国的司法制度总体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这些表态说明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不会动摇,目前需要的只是改革和自我完善,而不是推倒重建。

  宋英辉认为,白皮书的亮点之一在于浓墨重彩突出“加强人权保障”。通过对遏制和防范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限制适用羁押措施,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健全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等举措的全面阐述,描绘了中国人权保障领域取得的进步。

  白皮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对中国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详细解答。陈卫东认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都是司法改革的难点,白皮书对此一一做了阐述,如改革司法行政化地方化问题,解决上下级法院的内部请示汇报制度,改革检察院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程序等,表明只有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权力制约,才能防范司法不公,推动公平正义。

  在指出司法改革成绩的同时,白皮书也坦承司法改革任务长期而艰巨,需要继续不懈努力。陈卫东认为,下一步中国应积极致力于推动体制改革,在现行制度下,进一步厘清司法权限,更加科学地配置司法权力,尤其要推动劳动教养制度、执行体制、检察机关反贪制度、看守所体制改革等四大难点领域改革,如尽快推动违法行为矫治立法,避免权利过度集中,改变“劳动教养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局面。宋英辉则认为落实白皮书关于“加强人权保障”等方面举措更加重要,急需摸索有关配套措施和制度。

  随着司法改革进一步走向纵深,陈卫东还呼吁改革更加注重公民参与。他认为,不应把公民参与局限在审判或陪审领域,应当纳入整个诉讼阶段的参与范围内。就刑事诉讼而言,公民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的参与也是参与司法的表现形式,如积极探索见证人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羁押场所的独立巡视制度等,这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