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制日报:解决流浪儿童生存困境是救助之本

2012年12月02日 13:4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紧急出台加强主动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和乞讨人员的相关通知,明确救助机构要确保专人、专车实行全天候不间断在街头提供主动救助,对因救助工作落实不力造成流浪人员受到恶劣天气伤害和非正常死亡的,将严肃追责。据武汉市救助站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每天至少有21台救助车上街巡逻搜寻救助对象。

  加强对流浪儿童、乞讨人员的救助,武汉不是孤例。据媒体曝,沈阳市针对流浪儿童开展冬季“应急性救助”,救助站会为他们提供食宿,通常情况下流浪儿童最长能在救助站待两个月时间;云南省民政厅也要求,要将“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作为常态化工作,发现一个救助一个。

  应该说,在这个节点,明确对流浪儿童加强救助,有着积极意义:寒冬将近,怎样让流浪儿童免于饥寒的袭击,考验着政府的作为。当然,这种救助不能只是应景的,每一天、每一秒,救助流浪儿童,都是专职机构和普罗大众推脱不去的义务。文明的社会,不会忍看同胞被抛弃在一角,没有庇身之所,更不会接受“下一代”过早尝尽饥寒病痛,乃至早早夭折。某种意义上,弱者人群的处境,恰恰是一地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因为它不仅关乎民众的爱意与善心,更仰赖于整个社会救助的能力与策略。

  武汉要求救助机构专人、专车街头全天候主动救助,不乏善意。但追问细节,所谓“主动救助”,又是怎样一种模式?是赠食送衣,抑或是带回“救助站”?其实,救助流浪儿童,难点从来不是“发现他们”,与之相较,如何安置那些显而易见的流浪儿,才是更亟待破局的关键。

  在以往,对流浪儿童的公共救助,多是以数量众多的“救助站”为支点展开。在这一机制下,惯用的“短期收容、适时遣返”的施救组合,尽管能让许多流浪人员得以暂时性救助,却难以解决他们根本性的生存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众多流浪儿童很大程度上已割断了与原居地的关联,遣送无碍于他们的继续流浪。既有的“救助”逻辑中,职能部门仍自我定位成“暂管者”,他们无意对流浪儿童的远期未来负责,而只想着尽快将他们交还到“家庭”的庇佑之中——至于他们的生存境遇何以改善,却缺乏长效办法。

  现实中,很多流浪儿童,已经失去亲缘体的监护。面对“无依无靠”的他们,职能机构该承担起长期救济的责任,不仅包括温饱的保障,也意味着健康、教育等层面的关怀。当然,这意味着更多的财政投入。但对流浪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本就不能只算经济账:通过系统救济,将流浪儿童转化成正常公民,必将产生诸如“降低犯罪率”等一系列正效应。

  救助流浪儿童,为其提供临时性、过渡性的庇身之所,委实重要。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破解流浪儿童的生存困局,还需触及根本的解决之道。用制度保障为其兜底,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受教育等权利,并辅以“主动地救助”,流浪儿童才不至于萎缩在被遗忘的一角,才能滋养生活的信心。(蒋璟璟)

【编辑:张志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