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频发难遏制 国家立法太分散地方立法太原则
遏制家暴 国家立法太分散 地方立法太原则
“噩梦结束了。”拿到了离婚证,陈丽长舒了口气。三年来,丈夫高华对自己不闻不问,因为怀了孩子,她忍了,可高华竟然说自己根本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其实是将就着跟她过日子而已,这让她忍不下去了。最近,浙江省嘉兴海盐县法院准予两人离婚。
海盐法院行政庭庭长金法官指出,这是另类家暴的典型。家庭暴力不单单是人们普遍理解的夫妻间拳脚相加、头破血流的身体暴力,也包括利用间接的方式对被施暴人造成的精神上的长期伤害,诸如长时间与对方零交流,完全冷落、漠视对方等,即“冷暴力”。
11月25日是第14个“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家庭暴力缘何频频发生,如何寻求法律救济渠道?受访的专家认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为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予以推进。
身陷家暴怪圈隐忍使暴力升级
今年46岁的李蓉是四川绵阳人,汶川地震时,房子被毁,丈夫也不幸罹难,2009年,经朋友介绍,李蓉和小她一岁的曾贤重新组建了家庭,曾贤和前妻已离异六年,重组家庭后,两人从老家到了宁波市余姚找工作。
本以为生活慢慢好转,可谁也没想到,曾贤抽烟酗酒的坏毛病却逐渐显现了出来,两人经常会起一些小摩擦,尤其是曾贤喝酒之后,小打小闹更是家常便饭。
一天晚上,李蓉在丈夫的手机里看到了一条短信,发信人是他的前妻,为此,两人发生争执大打出手,曾贤将李蓉的鼻子砍成两半,左手4个手指全部砍断。
余姚市妇联为李蓉联系了法律援助,法院依法判决曾贤有期徒刑7年,李蓉也拿到了离婚调解书和两万元司法救济金。
在宁波市妇联,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至2012年10月底,该市各级妇联共调处婚姻家庭类信访4993件,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有974件。
宁波市妇联权益部部长黄海芸告诉记者,相比较全国而言,宁波本地人的家庭暴力现象并不十分严重,接到的家暴求助主要还是集中在新宁波人群体。以前比较多是三四十岁左右的女性,现在年轻小姑娘也有来寻求救助的。
黄海芸说,家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向妇联或公安求助的时候矛盾一般已较深。很多夫妻双方平时在家争执打斗,即便是受害的一方也并不愿意声张。
徐法官从事多年婚姻家庭审判工作,她总结了海盐法院审理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案件的类型,大多是男性对女性先是恶语相向,因女方一般都是隐忍退让从不反抗或反抗较弱,男性就变本加厉,拳脚相加,甚至大打出手。当女方忍无可忍跑回娘家或者提出离婚时,男方往往又痛哭流涕甚至作揖下跪,女方谅解后过不多久,男方又会故态复萌,遭受家暴妇女往往总会陷入“遭打骂——接受道歉——再遭打骂——再接受道歉”这样的怪圈。
家丑不可外扬庇护所集体遇冷
在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措施里,庇护所的建立是最基本的,它可以作为一道屏障暂时隔离开施暴者与受害人。
2009年11月25日,宁波市妇联在市救助管理站内设立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庇护所,目前,宁波各县市区都设立了庇护所,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庇护所集体“遇冷”。
黄海芸告诉记者:“全市共有八个庇护所,但三年来,寻求救助的大概不足二十人。”
本该是在遭遇家暴后,接受法律、心理援助的“温馨港湾”,庇护所为何叫好却并不卖座?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宁波市救助管理站。
从大门往里走,庇护所就设在救助站大院的最深处——女性救助区的二楼。这是相对独立一个区域,从门口进去有三道铁门。工作人员介绍,这主要是考虑到防止家属过来产生冲突。
庇护所里有两个房间,每间房里各放置了两张床,可以同时为四人提供住宿。当然,这里现在空无一人,虽然窗明几净,却多少显出几分冷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年来仅两人入住。”
一位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我们主要是提供吃、住,同时给予受害者一定心理上的疏导;如果需要法律援助,我们也可以帮助联系。”
对庇护所缘何集体遇冷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主要还是“家丑不可外扬”的观点作祟。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就有女性来寻求救助,但后来不知怎么她的丈夫也找上门来,在救助站门口大吵,意思是嫌妻子到这里来“丢人现眼”了。丈夫临走时还对工作人员放出狠话:“限你们一个星期让她回家,不然我把她所有的衣物箱子全扔你们门口。”
从街头采访的情况来,持“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也确实大有人在。
“家庭暴力确实不好,庇护所的想法也是好的,可是遇到这种事就住到庇护所去不太现实。你想想,一过去不是让外人都知道了家里的事了么?自己和家里人都挺没面子的,还不如住到亲戚家去。”结婚十多年的陈大姐说。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说:“我觉得庇护所挺多余的,而且可能会激化矛盾。本来是两口子间的吵闹,也不见得没缓和的余地,可一到了庇护所,有些丈夫拉不下脸,反而对夫妻感情不好。”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国内的庇护所通常设置在民政局下属的救助管理站里,而救助站原本的职能主要是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即使家庭中弱势一方遭遇家暴,也不大愿意去救助站寻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