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反思:不能忽视微博不能改变的问题(2)
坚持,触动一项制度
将劳教制度再次拉进公众视线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任建宇案。2011年9月,重庆市劳教委对大学生村官任建宇作出了劳教两年的决定,理由是他在网上浏览转发评论了“一百多条负面信息”。任建宇曾在网上购买一件印有“不自由,毋宁死”字样的文化衫,而这件衣服后来被当地警方作为劳教的物证收走。
2012年8月21日,任建宇的父亲任世六以任建宇的名义向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随着诉讼的进展和媒体的披露,任建宇案在网络上逐渐引起关注。
两个多月后,重庆市劳教委以处理不当为由撤销了对任建宇的劳动教养决定,任建宇重获自由。第二天,法院以“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为由驳回了他的起诉。
和“唐慧案”不同,这一次,公众对劳教制度的质疑没有随着当事人的获释而停止。任建宇在获释当天就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在诉讼请求被驳回之后,他不仅明确表示会上诉,又通过“微访谈”的方式回答网友提问,并接受媒体采访,坦陈自己对劳教制度的看法。
任建宇的经历和态度,引发了公众对劳教制度争议的持续关注,讨论也更加深入和广泛。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用五个问号从任建宇案的具体案情追问到了公民的表达权和劳教制度本身,称“只有确保制度供给跟得上时代脚步,确保法律规章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奠定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将一切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
11月28日,在重获自由九天之后,任建宇正式向法院寄出上诉材料,要求重审此案。
微博在短时间内快速积聚人气,形成舆论热潮的特点,改变了唐慧的命运;而真正影响公众审视劳教制度本身的,则是任建宇的坚持。
较真
微博不能改变的,谁来改变?
媒体人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曾是2011年微博平台上最激动人心的记忆。通过微博汇聚的能量,将一个人的创意变成了现实,数万名曾经挨饿的乡村学童有了靠谱的午饭。
几个月后,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项政策被舆论视为政府对“免费午餐”的回应,是民间探索和国家政策的一次良性互动。
微博的能量撬动了更大的资源,带来了仅靠网络关注和民间力量无法完成的改变。
根据新浪和腾讯各自公布的数据,两大微博平台的注册用户都已超过三亿,在未来的公共生活中,这一社交平台影响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刻。我们为微博所带来的改变而倍感欢欣,但那些通过“围观”、“转发”和“评论”所并不能改变的问题则更加不容忽视。
无论是“鉴表”式的反腐,还是“唐慧案”和“任建宇案”等法制短板,如果缺少个体的坚持和制度的回应,微博引发的舆论关注不仅会如潮水般澎湃而来,亦会如潮水般迅疾退散。
换言之,“鉴表”式反腐和任建宇的坚持,正是另一层面上“免费午餐”式的民间探索;没有“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式的回应,民间力量通过微博所萌生的契机仍然前行艰难。
一笑
奢侈品一式两份
@六六(著名作家):为顺应微博时代反腐新形势,我和中欧同学开发出一条新产业链:送领导奢侈品一式两份,一份真,一份淘宝山寨附淘宝交易水单号,如有需要随时提供证明。该商业计划书正在策划中。另因酒桌禁止上五粮液、茅台,我们决定为该品牌纵向延展一下,推出六良液和秃台系列酒,换药不换汤。这是我今年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批注
已形成一种共识
2012年10月9日,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发表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称,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
姜伟说,劳教制度是由中国立法机关批准的法律制度,有法律依据。劳教制度为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同时坦言,劳教制度的一些规定和认定程序也存在问题。
@央视评论员(央视评论员集体微博):“村官被劳教”案引发了对劳教制度的热议。此制度已执行半个世纪,起到过积极作用。与时俱进地改革它,也已成为社会共识。稳步推进实质,是顺势而为。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这是一场积极体现民意、努力追求司法公正的与时间的赛跑。“彭水村官”会是第二个“孙志刚”,促成改革转机吗?( 主笔:张 棻 素描:宋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