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法治政府:官员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办事(2)
着力点: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法一机构”,力量分散让法定职责难落实;“十几顶大盖帽、管一顶小草帽”,多头执法引发机构间的扯皮……农业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种子、化肥、农药、渔政、草原等执法职能由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
“跑断腿、舍尽脸、花金钱、耗时间”,很多行政审批当事人都会有类似的感慨。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原先分散在各个厅局、处室内的审批权力、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并且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新的法治建设事业,改革创新是建设、建成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法治政府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无论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的出台,还是重大决策程序制度、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等地方法治创新项目的涌现,都是对“人治”的坚决摒弃,对传统行政体制和行政方式的改善。
创新不仅是改良,更是改革,一个个新思路、新机制、新制度让责任政府落到实处,让法治政府建设充满活力。
如何构建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制度,浙江宁波积极探索。根据宁波市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分步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许可(准入)标准,逐步建立一整套基于一级政府权限内的基本建设、行业准入、技术改造等方面行政审批的一体化标准。
“与以往不同,这一标准是从整体政府角度而非单个部门角度,从行业准入角度而非单一许可角度,从相对人需求角度而非管理者便利角度,来进行统一编制、整合。”余凌云说,从“单一许可”变为“行业准入”,从“政府管理、百姓服从”变成“社会需要、政府服务”,方便让给公众,麻烦留给政府,这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
责任政府的落实过程,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不仅需要“自我革命”,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在第二届“法治政府奖”评选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
北京市法制办制定的《政府立法工作手册》,从立项、起草到听证、审查的各个阶段,都设计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公众参与程序;四川省成都市全面清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编制“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黑龙江哈尔滨试点行政复议委员会中,市政府以外的法学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深律师等“外部委员”的比例达到了93%……
公信力是政府的生命线,更是法治政府的生命线。如今,群众不仅是评判者,也是参与者,以过程的参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前进。“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智慧,正如‘法治政府奖’旨在表彰鼓励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行政机关,总结它们有益的实践经验,推广其有价值的建设成果,推动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马怀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