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认真对待赵红霞背后的“法治命题”

2013年02月04日 08: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法治中国的建设,既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制度推进,也依托于整个社会的理性投入

究竟是敲诈勒索团伙的成员,还是“匡扶正义的反腐英雄”?为满足部分受众的好奇心,媒体是否有权公布其清晰正面照片,甚至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和发布其家人信息?一个不雅视频的女主角,连日来火爆媒体网络,引发人们众多思考。

赵红霞,这个使多名干部落马的女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公安机关逮捕。但人们对此有不同议论,在有些人看来,相较于腐败,“引诱―偷拍―捉奸”的仙人跳不算大恶,一下子把10多个干部拉下马,赵红霞实在是太“威武”了。

痛恨腐败,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那种对贪腐受到应有惩治拍手称快的心情,然而,由此就将赵红霞称作反腐英雄,委实有违法治精神。从目前披露的案情看,赵红霞事先没有反腐动机,事后没有举报行为,只为获得所谓“服装销售奖”,就参与到对官员的色诱和敲诈,怎么说都难称光彩,也难逃违法嫌疑。

赵红霞的罪与非罪,最终都会由法律去判定。真正值得深思的是,部分公众只问目的、不问手段的心态究竟缘何而生?怎样才能让人们更加坚信法治的力量,而不是把兴奋点聚焦于剑走偏锋的“色情反腐”?毕竟,再多的赵红霞,也不可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惩治腐败的威慑力,不是来自“以黑制黑、以恶制恶”的偶然事发,而是来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制度必然。

不雅视频曝光后,寻找赵红霞真容,成为部分媒体与一些网民共同的兴趣所在。多个版本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有媒体频频暗示掌握真实照片,更有记者敲门采访赵红霞家属。只是,似乎有些人忘了,我们的好奇之心,与他人的人格权、隐私权哪个更重要?赵红霞的真容,以及她的丈夫和1岁的孩子,又与案件有多大关联?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悖论,痛恨腐败却沉溺于桃色情节,对“意外反腐”的兴致高过了“制度反腐”。同情弱者,却每每在正义的旗号下消费弱者,给弱者带来更多的伤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经常用个人好恶左右价值判断,用价值判断取代事实判断。可以想见,如果缺乏对社会公义的共同坚守,一地鸡毛过后,不过又是一场狂欢而已。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正义”。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如何看待色情暴力?尊重他人权利?在这些基本价值面上,必须建立起应有的共识和标准,尤其需要文明理性的法治判断。就此而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是全社会都应共同面对的课题。法治中国的建设,既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制度推进,也依托于整个社会的理性投入。

也因为此,对赵红霞案来说,无论是保障当事各方的正当权益,抑或是打消“烂尾新闻”的公众疑虑,都应在法治的轨道上展开。我们希望,围绕赵红霞案展开的思考和讨论,能为建设法治理性提供又一个生动案例。

【编辑:宋方灿】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