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谎称安排上大学找工作 中学教师诈骗家长数十万

2013年03月14日 14:06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谎称安排上大学找工作中学教师诈骗家长数十万
犯罪嫌疑人公某在接受办案检察官讯问。
在这所中学,公某本是教学成绩突出、受人尊敬的政治老师。
一位中学老师,于教书育人兴趣寥寥,却精于走旁门左道,能送孩子上大学,能给毕业生安排工作,还能为找工作的学生紧急办理各类毕业证或学位证书,真是能量大又“热心”。殊不知,其“热心”的背后却是一颗贪心,不过是通过可劲儿地忽悠,千方百计从学生家长手中榨取钱财。 类似这样的案件,近年来媒体时有报道,并不新鲜。但相比之下,本文的主人公更懂得“有道生财”,诈骗的“技术含量”更高,让学生家长再有防范之心,也会不自觉地掉入陷阱…… “学先上着,毕业证我办” 2006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市民周维申的孩子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离最低投档线还差2分,市民周丽丽孩子的高考分数也是如此,两个孩子就读于临沂同一所中学。这天,两位家长先后接到自称该中学教师公某的电话,内容大致相同:“我是你们孩子的政治老师,有门路可以给孩子办理上大学,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可以和湖北某师范学院招生办协调,保证提档,不过费用得6万元。”正心急火燎地想让孩子上学,又听说对方是孩子的任课老师,两位家长想都没想,一致回复道:“没问题,只要能升学!” 周维申和周丽丽约“公老师”出来喝茶。席间,周维申给了公某6万元,周丽丽给了公某4.2万元,请公某将孩子上学的事办好,尽快让孩子报到。公某当即打了包票,还向两位家长出具了收条。8月底,周维申和周丽丽带着各自的孩子前去报到,却发现要就读的根本不是湖北某师范学院,而是挂靠于该校的另一所学校。“看起来一点儿都不正规,连个像样的教学楼都没有,大门口甚至连块牌子都没挂。”周维申回忆说。 接到两位家长质问的电话,公某信誓旦旦地表示:“有学上就行,跟学校好坏关系不大,你们让孩子先上着,等毕业时我给办个湖北某大学的毕业证。挺正规的,你们放心就是了。”周维申和周丽丽信以为真,就给孩子办了入学手续。等二人回到临沂,公某为了让他们安心,还跟他们签了个“办证协议”。 3年后,两个孩子即将毕业。2009年6月28日,周维申和周丽丽又请公某出来喝茶,各自拿出2万元现金,要求“尽快办理毕业证书,别耽误孩子找工作”。公某慨然应许:“你们放心,很快就能办出来,不会误事的。”又过了一年,毕业证还没办出来,周维申和周丽丽一起找到公某所在学校,得知公某已不再任课,被调至保卫科。 在保卫科办公室,公某客客气气地对两位家长说:“我看毕业证就别办了,我直接给孩子安排工作,单位是市里某银行,正式在编职工,我再免费给孩子办个硕士学位证,这样岂不更好?不过,就是每人得再交5.5万元用于跑关系。” 此时的周维申已隐约看出公某是在耍花招,但他认为8万元已经花出去了,打退堂鼓就会前功尽弃,如果再让公某接着办事,兴许还有希望。而周丽丽则认为,公某是孩子以前的任课老师,再怎么着也有个师生情,何况又是教政治的,应该有觉悟不会骗人。两人一合计,咬牙又同意了公某的要求。 谁知道,钱刚打过去,公某的电话就停机了,去学校找人,人已消失无踪。 “孙行长是我朋友的朋友” 2007年7月,公某曾托人将他的学生闫超送入某名牌大学就读。“当时那孩子离分数线就差几分,我收了他妈妈周霞1万元费用,给湖北一个叫张然的老师送了8000元,报到时张然就领着孩子去了。”案发后,公某对侦查人员如是说。 入学的事办成了,周霞对公某颇为信任,觉得他是个能人。2011年7月,闫超大学毕业,恰好周霞表弟孙克的孩子也同年毕业,两人一起找到公某,请他托人给孩子安排工作。公某一听,立马拍起了胸脯:“能安排进某银行,也能安排进电信公司或移动公司,不过目前某银行在临沂没设分行,只能暂时先到济南上班,费用8万元,电信或移动的费用是2.2万元。单位不同,价格也不一样,而且档案还得先放在劳动局,每人再交1万元。” 听公某说得如此肯定,周、孙二人十分雀跃。周霞当即拿出9万元,孙克拿出3.2万元。公某收钱后,分别给二人开了收据。 时间一天天过去,安排工作的事却一直没有进展。周霞每次催促,公某都答复说“再等等,这个事儿不能急”。后来,见周霞快要翻脸,公某就带闫超去了趟济南,说是直接找某银行的孙行长,称孙行长是他“朋友的朋友”,关系“铁得很”。结果,公某和闫超在济南待了4天,连孙行长的影子都没见着,最后公某还告诉闫超“听说孙行长调北京了,不再管这个事了”。回到临沂,公某对周霞说:“事已至此,只能把孩子安排在另一家银行,也暂时在济南上班。”周霞上网查了查,没有查到济南有公某所说的那家银行,怀疑自己受了骗,立即给公某打电话,电话打不通,再到某中学找人,才知公某离职已久。 2010年7月,临沂市民杨维刚的一子一女大学毕业都没找到工作。两个孩子在家待业一年,到2011年8月中旬,杨维刚突然接到公某的电话。公某自称是临沂某中学的政治老师,认识市里一些领导,有一定的关系,问杨维刚想不想把孩子安排在银行系统工作。杨维刚不认识公某,对其说法存有怀疑,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想放过这一线希望,宁肯相信这位主动上门的老师确实是想帮他。他问公某需要多少钱疏通关系,公某说每个孩子的费用是7.5万元。杨维刚觉得如果能进银行系统成为正式职工,花这个钱值得,就将15万元打到公某的账上。 一个月后,杨维刚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公某说事情就快办好,两个孩子马上就可以上班。又过了一个月,杨维刚再问,公某还是这么答复。再过一个月,杨维刚发现公某的手机号已成空号,立即到某中学找他。去了几次,公某没找到,却见着一个自称姓徐的人。徐某热情接待了杨维刚,对他说:“我是公老师的朋友,你的事我知道,听说孩子上班的手续已经办好,就等报到通知了,你就安心在家等消息吧。”徐某的话让杨维刚觉得事情还有希望,他能做的只有等。 2012年8月23日,杨维刚终于等不下去了。因为公某的电话一直打不通,他就又去学校找他。学校门口站了好多人,一问都是来找公某的。据门卫说,公某已经两个多月没来上班了。“他离了婚,现在和一个女的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知道住在哪。”杨维刚确认自己被骗,就到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区分局报案,同来报案的还有周霞和孙克。 原来,周霞也一直联系不上公某,多次到学校找他,每次都能遇到徐某。徐某自称是公某的同学,平时也帮公某办事,与周霞互留了手机号。8月15日,徐某在济南给周霞打电话,说公某已将她的孩子安排进某银行,让她带着孩子来济南报到。周霞说我在网上就没查到有这家银行,怎么可能有班上。“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事情都办妥了,你们就放心来吧。”带着孩子赶到济南,周霞打电话给徐某,徐某让她先在宾馆里等着,说自己和公老师正陪行长吃饭呢。第二天再打电话,徐某说他正在行长办公室给孩子填表。到了第三天,徐某突然发火。“事情都是公老师联系的,你找他去,凭什么找我?”“不是你让我们来济南的吗?你不是和公老师在一起吗?”徐某答不上来,索性挂了电话关了机。 周霞忍无可忍,一回临沂就来报案。 “他介绍来的人说啥信啥” 8月23日,公安机关决定对该案立案侦查。当晚,侦查人员就在公某的租住处将其抓获,8月31日,又将徐某抓获。公、徐二人自知难逃法网,都老老实实地交代了犯罪事实,案件经过和细节很快呈现在侦查人员面前…… 出生于1966年3月的公某,曾是临沂市某中学政治老师,因在教学方面小有成就,工资丰厚,生活稳定安逸。但公某却不甘于此,一心想找机会挣大钱。几年前,他在网上看到很多不法分子以安排学生上大学为由诈骗学生家长的新闻,不引以为戒,反而跃跃欲试地想要模仿。瞅准机会,他试了一次,从此再也收不住手,并因屡试不爽而得意洋洋。后来,他认识了家住临沂市兰山区的徐某,徐某带他到济南跟一位自称是“某银行孙行长”的人吃过一次饭。公某就此认定徐某在银行系统有关系,要求徐某帮他的学生在银行系统安排工作,有好处两人分,徐某痛快地答应下来。从此,公某的“业务”更忙了,除了给高考落榜生“联系”上大学,还积极给毕业大学生“安排”工作。 所有关于毕业找工作的请托,公某都大包大揽,然后全数推给徐某,由徐某具体操办。而徐某总是来者不拒,乐此不疲,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我只是兰山区一个乡镇兽医站的普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能力给人安排工作,更不可能安排进银行系统。”徐某到案后向侦查人员交代,“因为嫌收入太少,想挣点外快,我就对人说在银行系统有熟人,能帮助安排工作。” 徐某还说,他的“下线”不只公某一人。“来找我安排工作的人很多,而我和公某以前并不认识,只是觉得他介绍来的人容易骗,说啥信啥,就很愿意跟他合作。” 自打跟着徐某见了“孙行长”,公某感到自己的底气更足了。每次面对找他联系工作的学生家长,公某都吹嘘自己在银行系统有熟人。但他又不敢贸然与“孙行长”直接联系,就把这些学生家长推给徐某,把骗来的钱自留一部分,其余都以借的名义交给徐某,自己甘当“下线”。那段时间,公某也曾被徐某“引见”给临沂和济南几家银行的部门负责人,想给学生安排工作,但都被拒绝。巧的是,这些部门负责人的拒绝口吻基本一致:“现在单位不缺人,你们先回去,等以后有了空缺,我们会考虑。”就是这句“我们会考虑”,让公、徐二人看到了在银行系统的“操作空间”,抱着侥幸心理到处忽悠人,捞取了不少好处。 2012年11月18日,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将公某和徐某批捕。根据侦查部门初步认定,自2006年7月以来,公某诈骗学生家长7次共88.3万元,“借钱”给徐某15次共87万元,徐某还诈骗临沂市民杨勇胜15次共86.9万元。2013年1月10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兰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目前,案件已审查完毕,不日将提起公诉。 兰山区检察院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分析认为,公、徐二人的伎俩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家长的“溺水”心态,总想抓住“救命稻草”,即使在已经察觉受骗的情况下,仍抱万分之一的希望,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不到最后心不甘:二是许多用人单位招录机制不健全、程序不透明,给骗子留下“操作空间”:三是升学、就业压力过大,逼迫家长“病急乱投医”,这是类似诈骗案频发的社会大环境。(卢清华 朱立波。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编辑:张培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