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势头高涨 导向良性互动避免网络暴力
网络反腐倡廉持续高涨,应怎样认识和对待?这是政府需要直面的命题。能不能回答好,前提是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作何种判断,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认定。
来自民间的监督确有必要。目前的网络监督已形成了有力量的舆论氛围,甚至让一些行为不轨者谈网色变。这说明网络反腐具有震慑效果,有助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此外,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强化其独立思考和独立负责精神与能力。这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素养。
对网络反腐给予肯定的同时,也需要理性对待,不能高估其作用,也不能以此作为反腐的依赖。网络反腐的特点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足之处是凭感觉乃至凭情绪,这就很难避免异化为仇恨和发泄,最终演变成网络暴力。
基于此,对待网络监督,至少需守住三个关键点:
第一,在价值观上坚持“强身健体”。网络反腐不是一场狂欢,更非为了摧垮政府和官员队伍,而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以增强党的纯洁性和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根本目的,以法律和理性作为基本框架,网络反腐才可能取得最大程度的积极效果。
第二,诉求不超越现实可能。一些发达国家的清廉程度确实相对较高,我们能否照搬其标准?至少当下还不能。“喝一杯咖啡允许,喝一杯红酒涉嫌腐败”,如果是这样的标准,无疑把绝大多数官员视为反腐对象,这既不合逻辑,也无法操作。当整个社会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中,腐败诱因广泛存在于官员、企业主以至各界精英,渗透入机制和文化之内,此时,我们更需要在完善制度上下更大功夫,而不是陶醉于“又抓出一个贪官”。简单说,我们的诉求和期望值必须建立于可能和可行。
第三,追求官民良性互动。民众希望党和政府越来越好,尤其中国共产党在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正开足马力反腐治腐,我们确有一个积聚正能量、劲往一处使的问题。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从文化传统上讲我们不太善于通过妥协找到最大公约数,更强调非此即彼,非王即寇。如果在网络反腐的过程中不追求最大公约数,不实现官民良性互动,理想往往为现实障碍所阻碍,最终任何目标都难以实现。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实带来了新气象,确实想尽快把问题解决好。作为民众,要主动承担自己的反腐倡廉责任,同时还应有足够的耐心。只有给中央和政府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愿望才会化为现实。公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