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络反腐难复旧日“辉煌”
再过几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要召开了。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人们感触最深的,无疑就是持续“打虎拍蝇”的反腐,以及以“四风”为靶标的作风建设。
在印象里,网络反腐这种“体制外”的形式,一度“风生水起”。每天刷微博、看帖子,等待网友发布曝光官员腐败的图片、视频,曾经成为不少人的习惯。随着“打虎拍蝇”的持续开展,官方对腐败案件的查处,无论是力度还是速度,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周一见”,成了群众获悉官员落马、了解反腐进展最重要的窗口,网络反腐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在网络反腐的语境下,贯穿每一条腐败线索的,更像是举报者与被举报者的个人关系,要么是利益纠葛,要么是情感冲突,那些反腐的制度力量就变成了工具,被用来“精准打击”某个或某几个腐败分子。即便能够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也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网络举报之外存在更多的漏网之鱼。
网络反腐热度的降低,反映出制度反腐的发力,一方面,从前需要靠“炒作”才能获得重视的反腐线索,有了畅通且正规的反映渠道;另一方面,反腐体系反应更迅速、更灵敏,走在了“举报者”的前面。包括各级纪委、检察机关在内的体制内力量,真正成了反腐的主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说法,“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告诫,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任。
事实上,以“四风”为靶标的作风建设,也可以看做制度反腐的一部分。从“舌尖上的腐败”到“会所里的歪风”,再到聚焦形象工程,反“四风”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准的正是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作风建设的常抓不懈,是在塑造一种标准更高、管理更严的政治伦理。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一直感受到压力,时刻不敢放松,就更难有胆量去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了。
以往在网络反腐的线索中,很多贪官被曝光之时,腐败行为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可以说到达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而标准更高的政治伦理,再加上力度更大、反应更灵敏的反腐体系,恰恰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由此不难判断,网络反腐不仅难现旧日的“辉煌”,还会持续“衰落”下去。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