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人大代表:法院保驾大局须关注十个新情况

2015年03月06日 09:3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王芳文/图

  “法院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变化而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法院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法治建设作出新贡献。”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缪蒂生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法院面临新挑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法院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缪蒂生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没有改变的是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缪蒂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国际间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世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驱动发展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将不断催生;经济增长质量的新提升,化解产能过剩有序展开,能耗水平持续降低;城乡就业稳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等,都会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新任务。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人民法院当前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动力三个方面的转变,必然涉及到各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新变化,也给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和新任务。”缪蒂生说。

  紧盯十个新情况

  谈及人民法院如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大局做好服务时,缪蒂生认为,必须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关注十个方面的新情况。

  经济增长的减速,主要不是需求方面因素造成的周期性冲击,而是供给方面的阶段性变化导致的,必然引发此类法律关系的调整,法院要对经济增长减速的根本原因作出准确判断;

  随着产业、企业、装备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我国“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形象正在对接,经济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增强,由此带来的对外法律关系必然增多;

  劳动力低成本趋势逐步丧失,企业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会更为突出,劳资纠纷必然增多;

  创新人才短缺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法律保护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经济发展新常态减少了对投资拉动产业的依赖,必然引发相关经济法律关系的震荡,金融借贷纠纷就会增多;

  新常态下,更多资源配置效率来自于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即有竞争力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萎缩甚至退出市场,有的企业可能进入破产程序。法院在公平保护、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任务更重;

  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投入的驱动作用下降,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地产收入降低幅度加大。在这个阶段,如果创新驱动的作用不能较快提升,经济增速将面临持续下滑风险。同时市场供求变化和地区资源的差异,将导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涉农经济方面的纠纷必然增加;

  随着全社会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类纠纷必然上升;

  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就业、收入等关系民生保障问题可能引发新矛盾,案件也将会上升;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加之新行政诉讼法实施,民告官案件会快速上升,人民群众更为迫切地关注司法的公平正义,跨行政区域行政审判方式改革只能加快,不能减缓。这些新情况,必然给人民法院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新任务新挑战。

  适应服务新常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缪蒂生提出,准确把握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扎实有效推进法院工作。

  他认为,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人民法院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广大法官必须认清大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因此,广大法官必须了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扎实措施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动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形势越是变化大,对法院公正司法的要求就越高。法官应当充分把握经济形势面临的新特点,在党的领导下主动发挥法院的职能作用。广大法官要加强对新常态下各类案件的分析研判,提升司法能力水平。”缪蒂生最后说。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