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港澳新闻

世博版《清明上河图》缘何在香港掀热潮?

2010年11月12日 14: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香港展出《清明上河图》的影象会投射在波浪形,呈曲线的屏幕,但效果同世博会的没有太大分别。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本周开始,香港市民忙碌的生活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熟人见面,总要问一句,“你去看《清明上河图》了吗?”这幅图,说的就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电子版《清明上河图》,本周二开始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公开展出,一连3周为香港市民奉上一席中国传统文化大餐。

  天天人头涌动摩肩擦踵的展馆,每节限时1小时的参观时间,展厅里售卖《清明上河图》仿制品的摊位销售量屡创新高,众多市民网上热炒参观门票仍一票难求,这让人不由感慨,祖国文化的魅力,在港人心中如此之重。

  首日参观人数近4万

  商家买卖、行人赶路、大夫坐诊;马车行进声、小贩叫卖声、船工呼喊声;盏盏荷花灯、点点水波纹……走进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7号展馆,占据整整一面墙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在光波河流的映衬下,营造出了一个奇幻的空间,现场参观的市民犹如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光影流转中汴京市民的一颦一笑生活百态,都真实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因上海世博而享誉中外的这幅“现代画作”,11月9日起一连3周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展出,开放首日已有近4万名市民蜂拥而至。特首曾荫权在开幕式时介绍说,香港庆祝回归10周年时,故宫博物院曾借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来港展出,当时市民反应热烈,而这次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的展览,更是创下了香港历史上的多个第一:60万张预售门票6天内被抢购一空,后续推出的17万张门票短短9小时宣告售罄,打破香港单一节目售出门票总数以及每日、每小时售票数量纪录。

  为确保安全以及观赏效果,主办方特意在门票上限定了参观时间,每节入场人数限定在3500人,限时1小时,一节结束后都会有保安员举起标识牌清场,劝退舍不得离开的参观者。

  除了人多,展厅内第二多的就是相机,画作前举起的“手臂森林”无一例外都高擎着相机,要留下眼前这震撼的一幕。更有不少小朋友守在图画中虹桥的位置,专等“小孩追猪”这一幕场景出现时,好大拍特拍。头发花白的黎先生带着太太,按照主办方提供的索引,一路行来看得格外认真,“我对北宋的这段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之前张择端真迹来港的时候我也去看过,这次看电子版,更有一番独特的感觉。画里的人物很形象很生动,那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百万港人迷上中国历史

  此次展出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全长128米,比原作大30倍,画卷以4分钟为一个日夜循环,观赏的同时还可以听到不同的音效,如马车声、小贩的叫卖声、儿童追逐玩耍声、骆驼商队入城声等等,人物效果活灵活现。夜景部分则可以看到原作没有的月亮倒影、女子在酒家内跳舞的场景,以及在河上漂浮的莲花灯和各式各样的商铺灯笼等。为使香港市民深入了解宋代繁华的市井,大会还特别印制了30万份鉴赏小册子,重点介绍12个画卷必看景点,包括虹桥、漕船、酒楼等等,着力推荐原作画卷没有的夜景、惟妙惟肖的人物举动和景象,其中宋代儿童在虹桥旁与小猪追逐的情境,最为有趣。连香港各大媒体也在版面上登出“导赏手册”的网址,为参观者“引路”。

  每天慕名而来的万余名香港市民,无不被这幅巨型画面的壮观所震撼。任职工程师的冯先生和太太一起,专门向公司请假来参观展览,看完展览后,两人不停赞叹现代科技的伟大,能让古代社会形态及艺术以动画形式展示于人前,犹如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宋代历史课。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更估计,为时3个星期的展期会吸引约100万名市民入场参观。

  除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外,大会还增设了解说展板和实物陈列,包括虹桥、漕船模型,《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等,让市民认识宋代都市的面貌、民生和科技成就,并设有介绍动态版制作理念和过程的小型展览。每天都有大批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进行实地历史教育。就读保良局何寿南小学的卢志刚说,他事前已经上网搜集过《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但在现场看到动态版的图画,再加上老师现场解读,对宋代历史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除了展区人潮汹涌,展馆内售卖《清明上河图》纪念品的摊位,也是生意火爆。开展首日,200套售价为4000港元的《清明上河图》仿制品连王羲之书法套装被抢购一空,售价高达2.4万港元的金制《清明上河图》卷轴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抢购。陈太太花1000港元购买两套仿制品,除了自己欣赏,更多还是为下一代考虑:“子女都在外国留学,他们未必能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希望能通过这个让他们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黄拯)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娜】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