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11月27日电 题:冲天70载香江犹唱李小龙
中新社记者 贾思玉
依傍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上,海风吹佛着名为“世纪之星李小龙”的铜像,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总不忘模仿他龙威虎震的动作拍照留念。距离这位武打巨星的诞生已有70载,11月27日是李小龙冥寿,铜像下多了几束悼念他的鲜花。
“我是因为他才对香港感兴趣,对中国功夫感兴趣,今天只为来看他。”美国姑娘Mandy声称看过李小龙所有功夫片,她绕着铜像从不同角度拍了又拍。
在铜像不远处,散落着周星驰、成龙、洪金宝、甄子丹等当代香港电影人的手印和签名,而他们都曾说过,李小龙对其从影之路有着莫大影响,甚至不讳言曾经对李小龙的刻意模仿,直至认识到,李小龙始终只有一个。
“年纪越大就越知道其实中国电影和电影人都是喝李小龙电影的奶水长大的。”数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如是说。他耗尽多年时间搜集资料,呕心沥血筹拍的电影《李小龙》在几天前公映,力图还原一代巨星的青春岁月,并向培育他的50年代香港电影界致敬。
提起李小龙,人们会想到什么?功夫巨星、咏春、双截棍、截拳道……这些当然脍炙人口,属于李小龙不朽传奇的一部分。影迷亦不会忘记,是李小龙令Kung Fu这个词写入英文词典,西方的中国功夫热亦始于他。
不过,原在早在赴美之前,李小龙已是粤语片一颗耀眼的童星。他生于演艺世家,父亲李海泉是当时“粤剧四大名丑生”之一。一个月大时他已在《金门女》中亮相,首次担任主角出演《细路祥》时只有十岁,他曾与众多著名演员及导演合作,有不少掷地有声的佳作留世。
“呢个细路唔简单”(这个小孩不简单),以此为题,香港电影资料馆在李小龙70岁冥寿之际,举办纪念展,放映《细路祥》、《苦海明灯》、《雷雨》和《人海孤鸿》四部李小龙从儿童到少年的名作。
在期间举行的“李小龙的电影艺术”研讨会上,香港影评人蒲锋和家明均感叹,早期的李小龙就“很会演”,表演投入,形象多变。李小龙的贡献在哪里?蒲锋说,首先在电影方面,他带来功夫片这一类型片跃进式的发展,通过《猛龙过江》、《精武门》等影片塑造了系列永恒的角色,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中国功夫也随之扬名世界。此外,在武术方面,李小龙也做出了独创性贡献。
李小龙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他在美国攻读大学期间,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并在当地开办了自己的武馆。他以哲学思武学,留下了“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这样充满禅意的解读。
今年是李小龙诞辰70周年,一代国际武打巨星已离世38年,他的银幕形象因此永远地定格在32岁,而“李小龙精神”的艺术生命力仍在延伸,征服、激励着不同时代的影迷和中国功夫迷。(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