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香港,求学于英国,立业于北京;他用自己获得的财富回馈社会,两赴玉树,给灾区的孩子带去温暖,自己却因车祸遇难,献出年仅35岁的生命。他叫曾敏杰,一位坚持“活得一定要有意义”的香港人。
炉子、棉鞋、帐篷……11月1日,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最偏远的囊谦县吉尼塞乡瓦作村和麦曲村,100多名小学生逐一领取了志愿者们从西宁等地采购而来的过冬用品和救灾物资。
把这些东西递到孩子们手上的马菁,是来替丈夫曾敏杰完成未尽心愿的。10月27日,在运送这些物资前往灾区的路途上,曾敏杰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妻儿。
情系灾区送寒衣
他组织了10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学校,却在前往灾区的路上不幸遇难
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冬日寒风要在玉树这块土地上肆虐将近7个月。
10月26日,港人志愿者曾敏杰和同伴组织了一批价值10万元的救灾物资,准备送往瓦作和麦曲两所学校,以解百余名小学生过冬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从囊谦县城到瓦作村,108公里的沙石路,崎岖难行,开车要走上四五个小时。27日一早,志愿者们又补充了些过冬用的炉子等,动身前往这个小村庄。
下午5时30分左右,在距离瓦作村10多公里的山路上,曾敏杰驾驶的越野车失控,冲下深约150米、坡度达到60多度的山谷。车上有3人不幸遇难,包括曾敏杰与同事杨浩,瓦作村村委会副主任、藏族老教师布桑,另有两人受伤。
这已是曾敏杰9月以来第二次来青海。他首次从玉树灾区返回北京后,立即发起捐助活动。行前,曾敏杰和公司同事说,“又有好多孩子可以温暖点过冬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救助。”
4天后,瓦作和麦曲两所学校的100多个孩子,领到了过冬所需的棉鞋,用上了教具和帐篷,而曾敏杰却长眠于高原天路上。他的夫人马菁没有随丈夫的灵柩返回北京,而是坚持前往两所学校,走完丈夫没有走完的路,亲手把棉衣棉鞋分发给孩子们。
逝者已远,心随人愿。“我们要把他没做完的事情做下去,而且要做好,让玉树的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马菁说,为了救助灾区儿童,曾敏杰对于棉鞋的款式、厚度这些细节都想到了,却惟独没有把自己的安全放在心上。
身体力行乐行善
“我影响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再影响社会,中国的公益事业就会发扬光大”
35岁的曾敏杰,“是真心做慈善的大好人”,车祸中受伤的藏族志愿者俄金曲桑悲恸难过,与曾敏杰一路相伴、车祸后侥幸生还的他,醒来后一直念叨着这句话。
曾敏杰生于香港,求学于英国。2009年,他举家来到北京,参与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在业内小有名气。
在曾敏杰北京的办公室里,挂满了玉树灾区儿童的图片。在经历过“4·14”大地震后,玉树受灾群众又要面对严冬的考验,曾敏杰始终放心不下。9月,曾敏杰发起“温暖玉树,和玉树一起过冬”的活动,募集经费购买过冬物资运往灾区。
在公司同事眼里,曾帮助多名脑瘫儿童接受康复治疗的曾敏杰,总是身体力行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玉树地震发生后,曾敏杰筹办过慈善义演,一天三场,场场爆满,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灾区。事后,曾敏杰、马菁夫妻俩亲自掏腰包慰劳连日奔忙的同事。
同事熊小姐称赞他待人友善,平日乐善好施,在公司成立了爱心会,专门统筹同事与中心的家长参与慈善活动。曾敏杰常常说,“我影响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再影响社会,中国的公益事业就会发扬光大!”
妻子马菁至今仍不敢将丈夫的死讯告诉一双儿女。曾敏杰虽然离开了,但家人计划以他的名义设立慈善基金,捐出公司的部分收益,继续帮助更多儿童。
香江因你而骄傲
“香港人不会忘记这位杰出义工”
曾敏杰曾对家人说:“活得一定要有意义。”他数次奔走在青藏高原上,最终长眠于青山绿水中,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慈善事业。
香江两岸,曾敏杰的事迹在传颂。政府部门伸出援手,各界关切与慰问不断。
10月28日,香港特区驻京办收到曾敏杰家人的求助后,立即派人分赴玉树及西宁协助处理善后工作,尽一切可能为曾敏杰家人提供帮助。
“曾敏杰善人善行,令人景仰,香港人不会忘记这位杰出义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致函马菁,表示深切慰问,希望他们保重、振作。
中央驻港联络办得知消息后,也立即与曾敏杰亲属取得联系,转达问候。
11月6日,曾敏杰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办,特区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和驻京办主任曹万泰代表特区政府出席。
香港媒体连日来以整版篇幅介绍曾敏杰的事迹。网友纷纷在讨论区留言,向曾敏杰致敬,希望他一路走好!
玉树地震后,香港十多个志愿团体前仆后继,赶往灾区抢险救灾,协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李海元)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