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10年香港法治发展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有两个人和三件事: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一出悲剧、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梳理香港这个日渐成熟的法治社会发展脉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走过的曲折弯路以及不堪回首的人质事件。香江经验相信对于祖国内地来说,也是宝贵的制度资源
年根岁底,照惯例是躲不开的总结季。“香江札记”专栏也是一样。感谢读者的热情支持,“香江札记”开栏已经整整一年半了,陆续发表了六十余篇文章,大体上勾勒出了香港法治的面貌和特色,也对香港热门的涉法事件有所跟踪和评析,获得了一些肯定、赞赏和热情回应。不仅内地读者把这个专栏视为观察香港法治,了解香港经验的窗口之一,很多香港法律界的朋友也时常通过这个专栏来了解内地法律人对香港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
说说香港这一年
2010年观察香港法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件事和两个人: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一出悲剧、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
一件大事:2010年6月24日和25日,香港特区立法会表决通过了关于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修订议案。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提交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分别予以批准和备案。这标志着香港回归以来首次修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所有法律程序已全部完成,广大香港市民希望政制向前发展的愿望得到了实现,香港民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更为可贵的是,香港同胞也从这一重大事件中经受了民主的洗礼和锻炼,正如特首曾荫权所说,“只要坚持沟通,坚持理性,通过对话缩小分歧,就可能达成共识。”这也正是民主的真谛所在。
一件喜事:长期以来,香港最低工资立法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一方面是受到强势利益集团不断阻击,另一方面,香港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实施不干涉经济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7月17日凌晨6时半,经过连续3天41小时的马拉松式辩论,《最低工资条例》在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这是香港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也是保障劳工权益的重要里程碑。(《一场艰难的利益博弈:香港最低工资立法》,见8月10日本版)
一出悲剧:2010年8月23日,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遭劫匪劫持,8名同胞遇难。菲方特警在解救人质过程中表现欠妥、应变能力不足引发了香港社会的普遍不满。香港民众于8月29日举行了示威游行,特首曾荫权发表《香港家书》,要求菲律宾彻查人质事件真相。这起悲剧性事件带给我们的,除了同胞遇难的大悲痛,还有在同胞身上呈现出的人性之大美、人间之大爱以及制度上的反思。
一位男士:法官马道立。中环炮台里的终审法院在去年9月2日,见证了李国能首席法官宣布提前退休,并将这一职位视为“一生最高荣誉”的感人场景;今年9月1日,又迎来了马道立首席法官。这是香港回归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的第一次更替,意义重大,不仅继续保持了司法机构的稳定和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延续香港的法治传统,守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终审法院即将迎来新首席》,见5月4日本版)
一位女士:导游阿珍。自从“阿珍辱骂内地游客”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就如同平静的池塘丢下一块巨石,点燃了网民火热的情绪。阿珍固然有错,但我们更要反思立法规制“零团费”的必要性、香港旅游监管体制的弊病以及跨境合作中的盲点。旅游是一个靠“名声”和“口碑”的行业。对香港来说,不仅要妥善处理好“阿珍事件”,更要以此为契机检讨旅游监管体制,清理整顿好旅游行业。(《香港导游强制购物风波面面观》,见8月3日本版)
说说“札记”这一年
去年9月回到北京后,我重新投入到与香港没有直接关联的本职工作中。京港相隔千里,本以为自己和香港缘分已尽,但这个专栏仍然保持了我观察香港、阅读香港的兴趣和热度。今年,我的好奇心已不满足于香港法治领域的“成功”经验,还想挖掘得更深一些、更全一点,更希望看到,香港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走过了怎样的路、遇到了哪些阻力、经历了什么阶段;更期待理解:香港之所以能够成功解决各种“问题”,除了纸面上的条文,还有哪些基础性的条件,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多元文化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和互动?在《闲话香港政府大楼》和《当“大花筒”遇上“看门狗”》中,我试图挖掘出香港人对待公帑时无比谦卑的制度根源和文化背景;在“我所知道的香港申诉专员”三部曲中,我试图发掘舶来的申诉专员制度,如何改善了香港的公共治理;在《香港高铁为何迟迟不开工?》、《跨境生子:一场未落幕的电影》、《香港有个“平机会”》等文章中,我试图比较内地和香港对同一问题所持的不同看法并找出背后的原因。
说到香港法治的特色,有一个机构恐怕无法回避——廉政公署。因此,今年专栏把不少笔墨都放在了廉署上。在《廉署请你喝咖啡》、《让阳光照在官员的财产上》、《最让廉政公署头疼的事》、《香港廉署缘何36年首遭查》等十多篇系列文章中,我们既深入探求香港反腐的成功经验,深刻反思香港反腐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毫不讳言廉署在执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制度漏洞、人权挑战、警廉冲突等,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香港廉署图景。廉署,早已不仅仅代表一个传奇机构,更成了每个香港人核心价值的一部分:公正、平等、秩序。
今年专栏的另一个特色是引进了很多新鲜力量,比如云南高院副院长田成有教授、华侨大学吴情树博士、香港大学顾维遐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温泽斌博士、国务院法制办徐运凯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付侃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王洪宇先生以及我的华政校友、港大同学胡晓晖和徐璇等,因而选题和视角也更加多元化。他们结合自己在香港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撰写的文章,给读者们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大餐。一年终了,特别谢谢他们的倾力支持,也期待他们继续和大家分享新的观察和感悟。
写完专栏的“年终总结”,说完香港的这一年,这篇文章也快要结尾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请允许我再次表达对读者的感谢。我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主持这个颇具特色的“香江札记”专栏,让我有更多机会、更多热情来仔细阅读香港这本耐读的书。香港是一个日渐成熟的法治社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走过的曲折弯路;这对于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伟大祖国来说,也是宝贵的制度资源。吸收好经验,避免走弯路,更是海纳百川的应有之义。
香港在进步,我们也在努力;有时微小,有时缓慢,但一直在前进。(胡健,作者系“香江札记”专栏主持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