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江漫话:香港快节奏下的那杯茶

2011年02月10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2月9日电 题:香港快节奏下的那杯茶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有人得出一个定律:有闲人的地方,就有茶馆;闲人多的地方,茶馆就多。如果以这个定律来推导香港的茶室与茶文化,那么可能就要得出一个不那么令人欢欣鼓舞的答案了。

  香港的快节奏举世闻名。西装革履的白领腋下夹着公文包在马路上狂奔,是每日街头司空见惯的场景,很难想像急行军式的城市人群可以端坐在茶馆里“偷得浮生半日闲”,于不少人而言,茶的慢功夫和城市的快节奏本来就是天然的矛盾体。

  然而,在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茶展上,主办方提供的数据却清楚表明,香港目前是亚洲地区人均年茶叶消耗量最高的大城市,每人每年平均饮用1.4公斤茶叶,超过全球人均量的两倍。

  港人每年“吞吐”着数量惊人的茶叶,而茶杯里的香港味道,却似乎很难用三言两语道得清楚。

  上世纪90年代,宝丽金出品的歌曲《红茶馆》仍是不少怀旧者唇间不自觉的音符,而香港话剧团曾创作过的话剧《谁遣香茶挽梦回》,更将爱情和香茶缠绕于一处,留下千回百转。而现今,传统茶馆在香港已是买少见少,但“一盅两件”,却仍是不少港人每个星期日的开始。

  到茶楼叫上一壶香茶,几样点心,与三五知己高谈阔论,同一家老小共叙天伦,让绷紧的神经得以最大限度地放松,是很多香港人星期日的指定动作。港人平日习惯的“细声讲”在星期日的茶楼里完全没有了市场,此时,饮茶只是形式,合家团聚、畅抒乐事或大吐块垒才是目的所在。

  如果说,港人星期日茶杯里倒映的是中国茶旧时光影的话,那么这座城市悠然惬意的下午茶,则带有深深的英式烙印。

  虽然下午茶的出处是来自劳动阶层午、晚餐之间的饥饿本能,但在香港,能够享用大段下午茶时段的却多是那些为数不多有钱又有闲的阶层。茶是英国人的“图腾饮料”,下午茶的出现不仅可让时光在茶香中变慢,更可助人在纷乱、惶急的人生中辟出一段和谐与宁静,此时,英式下午茶可以与同样强调和谐的中国茶找到殊途同归的路径。

  而港式“鸳鸯” 奶茶的出现,则延续了中国茶和英国茶的旧梦,成为中西特色兼收并蓄,反过来丰富了本土茶饮的想象空间。

  早年的香港,喝咖啡被称为“叹西茶”。而风味、意趣迥异的“西茶”与“中茶”,却可在香港茶餐厅里以恩爱甜美的“鸳鸯”形象出现。“鸳鸯”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混合了咖啡、红茶与牛奶的浓香。无怪乎有人下结论说,香港文化就是一杯鸳鸯奶茶:英国遗留下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东方文化,可以奇妙地在此共冶一炉。

  当半中半西、半唐半番的“鸳鸯”,被凸显为港人善于变通符号代表的时候,在香港遍地开花的星巴克却已把“半唐蕃”式的“鸳鸯忌廉星冰乐”印进精美的餐单中。

  于中国内地而言,茶是国饮,于英国而言,茶是“灵魂之饮”,而对香港而言,茶也可以变成工业化、批量化的快餐饮料,而在这座节奏惊人的城市,似乎也只有当茶饮与快餐文化结合时,也才有了大肆攻城略地的可能。

  尽管不少惯于严肃思考的观察者对被稀释和变通后的香江茶事颇有微词,但每天仍有数百万杯港式奶茶、中式普洱或英式红茶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愉悦着港人的味蕾,毕竟,可口可乐还没有占满香港人的茶杯,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又可令人欢欣鼓舞起来。(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