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江漫话:香港街头小食岁月留痕

2011年04月16日 0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4月15日电 题:香港街头小食岁月留痕

  作者:李敏敏

  “鸡蛋仔伯伯”、香港74岁老人吴旭辉被食环署拘控一案,连日来受到香港传媒广泛报导,引起全港关注。有人在社交网站发起声援“鸡蛋仔伯伯”的行动,更有团购网举办“鸡蛋仔”团购活动,至今已有逾800人订购购物券,这个行动不单是支持自力更生的人士,更希望留下香港人的传统街头美食,有网民称,不想“鸡蛋仔”绝迹。

  猪肠粉、鱼蛋、碗仔翅、鸡蛋仔、煎酿三宝等都是具有香港特色的街头美食,虽然这些食物与”绝迹”二字尚有一大段距离,但早年与它们相伴而生的木头车却早已形迹罕见。

  流动熟食小贩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一个普遍职业,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卫生问题影响民生,政府为了保障市民健康,不断打击流动熟食小贩档,现今很多车仔档都己搬入店铺,食物卫生问题大大改善,但却失去了一种风味。

  很多港人都光顾过“车仔档”。“车仔档”更深受学生喜爱,在不少港人的学生时代记忆中,学校附近总有几档”车仔”,放学时,同学们便会一窝蜂拥去买食物,最受欢迎的当然是一串串热哄哄的鱼蛋,家长们总是担心会惹得校服“一达迹”又或是怕竹签危险,根据本地媒体报道,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吨、约375万粒鱼蛋,高居学生最喜爱食物的第一位。

  不同的街头小食代表不同年代。四五十年代在庙街榕树头一带,街边档用酒家吃剩的翅头翅尾,加豆粉水、味精、酱油等制成碗仔翅。至于近日受到全城关注的鸡蛋仔,则于五十年代就已出现,“鸡蛋仔伯伯”亦秉承用炭炉的传统,手持两块重重的生铁,夹蛋浆烧。近年大部分的鸡蛋仔已转用石油气炉,铁夹也变成电模。

  而同样深受市民喜爱的咖喱鱼蛋则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当时街边面档价廉,为减低成本便用潮州白鱼蛋,或不太新鲜的鱼肉,放在一个勺以油炸熟,从此成为不可缺少的香港街头小食。还有糖葱饼、龙须糖、麦芽饼等怀旧小食,随着时代转变,目前只会偶然相见。

  有人觉得流动熟食小贩阻街、影响卫生,亦有人觉得他们自力更生,比起有能力工作却依赖综援过活的人有骨气,更加受人尊敬。现今的街头小食大部分都是店铺形式经营,有些更有包装,于大型超市,便利店出售,当中的“街头味道”是否已经消失? 其实香港有不少”街头小食”已传至国外,更加上“港式”之名作招徕。

  路边小食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陪随港人成长,更养活不少低下阶层,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拥有的独特之处。有人建议,政府可立例规管,并让街头小食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本地特色之一。(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