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德阳4月26日电 题:香港医生“潘叔叔”的20万公里旅程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万公里。如果把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潘德邻参加香港红十字会援助汶川地震灾区项目的里程算起来,已经可以绕地球5圈。3年来,他坚持每两周利用一个周末到四川德阳为灾区伤残人士会诊、做手术,几未间断。
潘德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爱好摄影、古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香港红十字会考虑到灾区截肢、骨折的灾民多,决定在德阳成立康复及假肢中心,对地震伤残人员进行长期康复工作。潘德邻成为其中一份子,此后便频繁往返两地。该中心的年轻社工和病患在接触中习惯称呼他为“潘叔叔”。
“潘叔叔”在隔周的周五下班后,便会带上医疗设备和和病患资料步入他的“德阳时间”。夜幕通常会在他周转于飞机与汽车时降临,有时他从香港到达德阳时已是次日凌晨。地图上,香港和四川德阳往返距离约为3000公里,如今,潘德邻已在这条简单路线上了赶70多个来回。
然而,在这位香港中年男人身上很难找到奔波的“痕迹”,记者看到的“潘叔叔”身着浅蓝色衬衣,袖口平整清洁,黑色中靴未见尘染。会诊完15位病患后,他向记者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从参加内地98年洪灾救援,关注红十字事业到泛川古琴流派。
20万公里的“旅程”中,钟爱古琴艺术的“潘叔叔”从未造访类似“泛川古琴派”这样触手可及的“沿途风景”,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实在没有时间。3年来,他300多次站上康复中心手术台,为1200人装上假肢,使1500脱离病痛的梦魇。
其中,对一位病患的治疗贯穿“潘叔叔”的旅程。这位年轻患者经一年治疗后伤口又发生病变,中心再次为他进行手术,伤口于今年痊愈,他重返校园。康复中心的护士介绍说,“潘叔叔”不仅和那位患者每月见面,平时在香港也会通过多种方式与德阳中心的护士进行沟通,关心康复情况。
不过,“潘叔叔”的旅程也曾有过一次中断,由于频繁往返两地时需要携带的医疗器械过重,身为骨科医生的潘德邻患了腰椎病,在香港进行的手术耽误了一周时间。然而就是拄着拐杖,他也还是坚持要来四川。
在康复中心,不时回响着古琴声,那是“潘叔叔”抚出的悦耳旋律,他不但为病患疗伤,而且还用琴声化解伤残人士心中的烦闷,一位住在中心心理治疗区的病患说,听着这优美的琴声,看着楼道墙上“潘叔叔“拍摄的,那透出美感的摄影作品《春蚕》、《竹兰》,“心情真是舒畅极了!“
“潘叔叔“的工作仍在继续。截至目前,为期5年的香港红十字会的援助项目已经过半,康复及假肢中心往后将发展成培训基地,协助本地人员的训练和发展。
“我们深知,康复过程非常非常漫长。我们已经开始了,就不能停止,一直到大部分的工作已经做完了,我们培训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可以接手,我们才能走,才能放开。”潘德邻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