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大为啥这么香?内地学生港大生活调查

2011年08月04日 09:2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港大为啥这么香?内地学生港大生活调查
港大工作人员来内地招生,吸引了众多考生家长。(资料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7名“省市状元”今年花落港大,人数为去年的一倍多,香港大学内地招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收获颇丰”的港大今年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北京3名文科头名被港大独揽尤为耐人寻味。这些众多高校眼中熠熠发光的优秀生源为何齐向港大靠拢?记者通过采访不同年级港大内地本科生,还原出一幅内地生在港大学习生活的真实画卷,看看香港大学为啥这么“香”。

  准港大生

  先在内地名校学习一年

  讲述人  赵云韬,浙江人,即将进入港大工程学院工科电子工程专业学习

  清华委培 弥补遗憾

  “通行证和护照照片的底色是白色红色还是蓝色?香港的教室里都有WIFI吧?……”一个港大内地新生自发组织的网络聊天群组不停地发出“吱吱”的聊天提示音,学子们正在兴奋地交流着。作为准港大生,此前他们已在内地高校委培了一年。这个8月,他们就将踏上去港大求学的旅程。赵云韬就是其中一员。

  在赵云韬眼中,读港大的优势在过渡期就已体现出来——能同时体验两个名校的学术氛围。赵云韬说,在分配委培学校时,港大可能采取就近原则。不过,如果学生对委培学校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请。赵云韬说,“我当时非常向往清华,据说高考分到了清华线或者加上港大自主招生加分后到了清华线都可以申请去清华”。于是,赵云韬申请调换,港大很快满足了他的请求。赵云韬满意地说,委培制度使很多同学没有选择内地大学的遗憾得以偿还。

  选课灵活 释放个性

  比起内地学生的大一生活,委培生普遍感觉他们的freshman做得更轻松。除了专业课之外,他们还学习英语、数学或大学语文等公共课。在选修课的选择上,委培生的自由度要大很多,他们不会为了学分、为了毕业才选读某项课程。赵云韬在清华电子系委培,对他来说,电子系开设的工程制图课程与他在港大所学的工科电子工程专业并无太大关联性,他果断退掉这门课,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课程。相比之下,内地大学的一些学生迫于学分压力,往往放弃了喜欢的课程,选择难度小、给分高的课程。他认为这有点“压抑个性”。在南大委培的王同学也告诉记者,“港大要求委培年修达到委培学校普通本科生学分的80%即可。

  赵云韬特意说,内地同学选择去港大是为了钱,“这是误解”,其实港大的奖学金并不好得,相当一部分同学要负担每年12万港元学费和4万港元生活费。而且港大的奖学金基本会与学费和生活费持平,不会有剩余。他认为,内地学生之所以选择港大,还是看中了港大提供的国际化氛围和视野,以及出国交换交流的机会。

  大一学生

  适应港大生活是道槛儿

  讲述人  黄京,四川人,2010年进入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

  汤云帆,北京人,2010年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

  评价全面 不只学习

  “学习、上庄(参加社团)、住HALL(住宿舍)、拍拖、party time,这是港大的传统,大学里要做的5件事。”四川姑娘黄京细声慢语地说,她觉得港大机会多,选择多。黄京2009年在北大委培,在她的印象中,北大图书馆6点半开门,还没到时间,就有很多学生在门口排大队了。“身边的同学都认为学习很重要。”她说,港大的评价标准不单一,不仅仅看学习能力,也注重思想的方向。“北大学术氛围浓厚,而港大学术、就业和社交的氛围都很浓厚。在港大,想做学问的同学可以用功提高成绩,想就业的可以多参加实习、做兼职,不在乎将来找工作的也可以多参加活动,体验形形色色的生活。”黄京上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教普通话,“香港人很多想要学普通话,这种兼职不用太动脑筋,赚得也不少,时薪150元-200元。”她说,下学期可能着重在专业领域开展实习。

  生活费高 出国容易

  在汤云帆看来,“港大是成本、风险和预期收益都很高的地方。”汤云帆举了个例子证明香港的生活成本之高,2009年他在清华委培,“当时两个菜拼在一起再加二两米饭4.5元,三两米饭4.7元。港大校内餐厅对学生有补助,套餐是原价的七成左右。即便这样,两个菜加上米饭和饮料的套餐也要20元左右。”

  而风险则在于,并不是所有内地生到了港大都能迅速适应,汤云帆说,尽管港大开设有广东话课,但仍有少数内地生遇到语言障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自由度高的学习方式也会使一些学生不舒服。“内地高校刻苦学习的气氛很浓,学校也会安排一些强制性的实习和项目。在香港这个多元化、不完全以学习为重的环境里,压力和动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汤云帆觉得他更适应港大的方式,因为“自己设定路线会更有效率。新环境对我们自立能力的锻炼能够支持我们承担这个风险。”

  谈起预期收益,汤云帆略带兴奋地说,2012年春天他极有可能去加州大学做交换生。“在港大,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参加海外交换项目,去国外一些大学学习半个学期至一年。只要学生努力争取,并非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分数线,就能获得这个机会。清华的经管学院也有一个类似的交换项目,但仅针对国际班的同学而言,不是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

  大二学生

  享受国际化学术资源

  讲述人  Sarah,北京人,2009年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

  交往广泛 自由自治

  与Sarah见面是在一家快餐厅。Sarah戴着眼镜,打扮素净。说起在港大这两年的生活,Sarah的感触是:融入集体和同学交往对于内地生来说很重要。

  Sarah提醒,港大并不是很舒服的地方,你需要做的是接受挑战并适应它。“比如住HALL(舍堂,内地称宿舍)。甚至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文化。住HALL的学生自治能力很强,自己选楼长,组织活动,跟内地宿舍完全不一样。不能适应HALL文化的内地生可以向舍监申请换楼层,如果仍然不能参与到集体中,可能会被‘踢走’(退宿),学校后勤将帮忙找房子。”Sarah说,自己之前是很“较真儿”的人,在港大两年,她开始对一些事情“放得下”,从中也找到了轻松和快乐。

  资源丰富 学术严谨

  高二那年,Sarah专程去香港考察各大学,最终优中择优立志报考港大。终于,她如愿被录取,并被免去3年共30万港元的学费。“从那时起我就感觉到,港大喜欢刻苦学习,能坐得住的、看得进去书的学生。”港大为学术型学生提供的资源也让Sarah非常满意。“港大的图书馆最棒!”Sarah由衷感叹,她2008年曾在北大委培,上学期还到台湾交换学习,就她所接触到的图书馆来讲,港大图书馆的在目册数最多、借阅权限最宽泛、外文文献和在线资源最丰富。“别看它小,但是书的种类非常丰富。”

  “港大的学术系统非常严格规范。写论文时,教授会反复强调论文的格式和不能抄袭的纪律,引用某观点时一定得找到源头。”Sarah称,自己所在的社会科学学院课程少,但作业多。“我们一学期六门课,每门课有考试、3000字到5000字的大论文、1500字的小论文。考试论文交替而至,三五天就要交一次作业,基本没有空闲。”Sarah很推崇港大的导修课。“必修大课每周教授给200个学生上2小时的课,然后学生被分成10组,助教为每组上1小时的导修课,导修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大家可以把学到的、思考的东西讲出来、讨论。”Sarah说,这是很好的制度,但在内地大学中显得有点奢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