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者中心、了解公屋建设、看望退休工人家庭……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香港行程传递出平易的作风,表达出中国领导人对百姓民生的关注。与退休工人杨修举话家常时,谈到家庭收入,李克强征求他的意见:“这可以说吗?”最小的问句,体现了最大的尊重。而杨修举的妻子潘秀玲的一句“插话”,更是道出了一番大道理:“国家好、香港也好,我们希望国家继续发展。”
国家好,香港好。最朴素的语言诠释了“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地对香港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内地扩大服务贸易业、银行业、保险业对香港开放,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明年下半年向香港供气……8月17日,李克强在港公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的新措施,港股应声上升,香港舆论赞为“大礼”。
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香港金融市场深受拖累,经济形势又遇挑战。此时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继续发展人民币业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香港可借此优势巩固本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而更上层楼。回顾以往,人民币境外存款业务、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债券的发行、拓展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等关键步骤,都是在香港先行先试,香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首站的地位已经确立。
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行业,占香港经济90%以上,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新措施扩大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业的开放,是香港工商界的新机遇。李克强在与香港工商业者茶叙时说:“相信你们一定会把握机遇,与内地一道实现更大的发展。”这不是客套与虚言,过去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主要停留在贸易领域,内地的服务贸易业仍有禁区。此次扩大开放意味着香港的医疗、律师、建筑、旅行业等在内地都有了突破性的机会,我们也期待内地高端服务业进入一个提升的阶段。
中央政府17日公布的新措施不仅带来了商机,更带来了信心,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有香港商界人士向媒体表示,香港回归后的十几年来,每逢香港遇到灾难或身处紧急关头,都会有中央领导人到港,并带政策解困,“这令我们很安心”。如他所言,香港回归后历经坎坷风雨,2003年非典疫情袭港时,一位港人说:“我所住的街每天有店铺关门,到了晚上整条街黑洞洞的,从来没见过那种冷清,我想香港完了。”当年7月,内地开放港澳自由行,香港餐饮、零售、旅行业迅速复苏。从那时到2010年,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总人数超过1.19亿人次,相信那位先生所住的街巷早已车水马龙。
17日,国家财政部宣布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此举被经济学者解读为: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向好的,香港经济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香港各界对内地发展有信心,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香港。
国家好,香港好,这是港人的内心体验,是学者的专业解读,是香港一路走来的经历与体会。面对未来的5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的发展单独成章。关于香港的部分,明确阐述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政策方向。“内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将给香港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多机遇。”李克强在17日论坛演讲中所作的断言,给人信心,值得期待。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陈晓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