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该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公示,其中香港科技界团队占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这是香港科学家入围国家科技大奖奖项和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评审通过的“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叶玉如教授在生物学科组表现突出,她领衔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突触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项目获此殊荣。
叶玉如,早在2004年荣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时,就已为港人所熟知。她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1993年加入科大,担任科研工作,2005年成为讲座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及分子神经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200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一年才45岁,是最年轻的院士。
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四人组”刘云浩、倪明选、李默、杨铮,则凭借《基于非测距的无线网络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在信息科学组获二等奖。
而在公布的《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中,来自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的四名科研人员陆贵文、陈志豪、薛泉和黄衡,以《多种新型天线的发明分析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二等奖。
据了解,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是香港首个在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在过去五年完成多项特区政府研究基金项目,并为香港、珠江三角洲以及其它内地企业进行逾百项应用研究。未来将致力于毫米波理论基础和实用系统研究,为国家的通讯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包括提高渗透性,使技术更方便易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占得以上三项大奖外,香港亦有多名科研人员在参加由内地团队牵头的项目中获奖。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波在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的项目、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参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项目、香港科技大学杨海、香港理工大学林兴强参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合作项目等均收获二等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