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向高等法院申请的“外佣居港权案”暂缓处理及审批措施,将于10月26日裁决。特区保安局局长李少光近日表示,港府将集中处理上诉事宜,研究所有符合法律和香港整体利益的方法,向法庭提出有力的法律理据,争取推翻原判决。
特区政府一审败诉
外佣居港权案几起几伏,香港社会已经被折腾成一根紧绷的弦。
去年12月初,3名在港工作超过20年的菲律宾籍女佣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要求成为香港永久居民。8月22日此案开审之际,支持者和反对者不约而同地上街游行,特区政府、媒体和民间纷纷发声,引发的争论席卷整个香港社会。
纷纷扰扰中,香港高等法院9月30日做出裁定,外佣有资格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作为败诉方的香港特区政府随即决定上诉。
如果案件裁决一旦落实,则意味着目前香港12.5万名居港满7年的外佣,将有资格申请居港权,连同家属更可能多达40万到50万人。特区政府更是评估,他们其中一半可能会申领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
港人反对因害怕分羹
香港《文汇报》近日发表香港文职及专业人员总会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95%港人反对外佣居港权。在民建联发起的“反对外佣享有居港权”大游行中,有担心医疗福利再被分薄的年迈老人,有忧虑要与外佣竞争工作机会的年轻人,有不满下一代的教育资源可能被外佣子女占用的家长……向外佣居港权说不的民意基础,竟是如此广泛。
这是因为案件的判决结果,与每个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有评论称,外佣居港将是“香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港人黄女士表示,害怕外佣分羹,居港变“据港”:“香港就像一块香饽饽,谁都想分一块吃,属于本土港人的福利将更少。”也有人对比说,一旦外佣都能轻易获得居留权,届时“输入专才计划”以至“投资移民计划”,岂能不大幅“贬值”?更有网友留言道:“如果都批准,以后香港就从国际金融中心演变成了国际难民中心。”
从反感内地人到香港买奶粉、占用医疗和教育资源,到今天对外佣说不,不难看出港人对资源“分薄”的内心焦虑。
其实还有一个心理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菲佣的告诉,或多或少勾起了港人的另外一种情绪。
8月22日案件开审的同一天,香港法院还传召了一个名叫易小玲的女人。一年前的8月23日,8名港人喋血菲律宾马尼拉街头,她当时就作为人质在劫匪的车上。法庭上她边说边哭,向媒体展示了所受枪伤的惨状。再联想到菲律宾连道歉都不肯,看到这一幕,港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更有报章等媒体直接把“香港外佣争永久居留权案审结”和“菲人质事件一周年祭”并排处理。
香港社会意见多元
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就担忧“仇视外佣情况随时爆发”。她表示,近日在网上见到“叫外佣回家”的言论,所幸未见到解约潮。
反歧视也是 “菲佣有权留港”支持者的主打旗帜。有外佣组织团体表示,很多外佣在港工作已满7年,对香港社会有贡献,应该与其他工种人士一样,享有申请居留权的资格。
而家庭雇工雇主协会主席罗军典则回应,外佣对香港有贡献,可以在工资和生活保障上回馈,而不应该给予居港权作补偿。
今年8月初,就居港权案,支持和反对双方两拨肤色不同的团体同时在中环游行,甚至还彼此“踢场”发生了冲突,反映出香港社会意见的多元。总而言之,无论说yes还是no,如同网友所言,这是“一道很难的选择题”。
折射内部政治生态
艰难抉择之际,涉嫌助外佣兴讼的香港公民党成为众矢之的,被指称利用司法复核损害港人利益,损耗香港的公共资源。甚至招来10万市民的抗议签名。
有港媒分析,公民党为外佣争居港权,正是以一己之长进行的高风险政治操作,如果事成,外佣选票将成为其“铁票”。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香港内部的政治生态和法律理念之争。
所以有评论总结说,“外佣居港权”之所以从3名菲佣的个案开始持续发酵,到如今演变成为香港街头巷尾、媒体报章关注的话题,一是涉及到外佣群体的工作性质、工作权利,二是牵扯众多香港本地人的工作机会、福利待遇,三是关联到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政治生活。
香港《星岛日报》刊文说,若外佣拥有居留权,无论你支持抑或反对,都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就是社会资源要及早规划,否则肯定会出乱子。(本报记者 任成琦)